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爱爱医小编

已发布1553篇文章|已获8180366阅读

又有年轻医生猝死,医院实行“无周末差”就医是否可行?

2021-05-26阅读:10344
来源:爱爱医 /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医生生命健康该怎么维护?

怎样看待“无周末差”就医模式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件正能量新闻,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5月22日起,全面推行“无周末差”就医模式。
 

 
该就医模式主要是指:保留工作日门诊的基础上,周末与工作日一样,各科室各单元均有专家坐诊,相关检验检查正常开放,所有科室都能开展手术。帮助市民实现错峰就诊,在周末也能享受与工作日无差别的医疗服务。
 
看到这则报道后,业内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无周末差”就医模式,从民众的角度来说,是一件惠民好事,有效解决了上班族人群的就医困难,减轻了工作日就医压力。
 
但,这种模式从医务人员角度出发,业内人士难免会有忧虑,本来医护人员一直都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特别是在大三甲医院医生资源、专家资源本就捉襟见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施此举,毫无疑问,是牺牲更多医生休息的时间。他们能否坚持下来?



年轻医生猝死数据有上升趋势
近几年,被报道的医生猝死的消息越来越多,医护群体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了当今医疗环境中,让人担忧的难点之一。
 
就拿今年来说,只过了1/3,就有多例医生猝死的消息流传出来。
 
2021年5月24日,据医护多报道,有两名年轻医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名是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叶新春医生,他突发疾病抢救无效身亡;另一名是福建宁德一家三甲医院,一位心血管内科的吴医生,上班期间猝死,年仅45岁。

2021年4月4日,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夏磊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4日逝世。据悉,夏磊教授第二天还排着手术。
 
2021年1月19日,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医生莫湘琼突发疾病,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1岁。

2021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叶雄医生劳累过度不幸猝死,享年仅39岁。据知情人士透露,叶医生在去世前,还加班做了几台手术;

猝死从来都是“蓄谋已久”
对于现在的医疗环境来说,年轻医生猝死的消息,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报道。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离我们而去,不免让人疑惑。按理来说,治病救人的医生应该是最懂健康常识和医学知识的人,可为何他们却成了英年早逝的人群?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达54.4万人,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人猝死,每天近1400人次猝死,在猝死的众多原因中,心源性猝死占了总数的50%。
 
而这些猝死的人群,在之前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压、长时间精神紧绷、高强度工作。在发生猝死前,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比如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等,但这些现象和其他疾病的状况有相似之处,为此很容易弄混淆。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知道,其实猝死是蓄谋已久的,在此之前,我们的身体肯定已发出了种种警报,只是我们忽略了。
 
心脏性猝死发作时,患者主要表现是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一旦发生心脏性猝死,必须立即就地抢救,病人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从疲劳到猝死,只有6步,为何会有那么多中青年医生猝死?
 
据光明网曾做过一次医生休息时间调研,在调研报告中显示,有超过50%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工作在60小时以上,其中有接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有43.5%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左右。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还得承担来自各界给的压力,中青年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崩溃、累倒、猝死好像也已经找到了答案。
 
只有健康医生,才有康复病人
话题回到最开始,实行“无周末差”就医,这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必须点赞。
 
但也希望院方领导能够重视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不要挤压和牺牲他们的休息的时间,来填满医院发展的欲望。
 
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医生们往往都在透支着自己健康。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带病工作成了认真负责的象征,但不知在这种毒鸡汤的腐蚀之下,医务群体不是在救命,他们是在以命换命。医者不能自救,这是我们最大悲哀。
 
没有健康医生,何来病人康复出院?每一个医生都是国家健康的财富,真的希望关于医生健康,各界能够引起重视;真的希望今后医生劳累猝死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88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