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医**漫

已发布961篇文章|已获2470021阅读

还在问患者姓名?“反问式核对”听过没?

2023-03-21阅读:2966
来源:见文末 /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临床举措——“即便是我爸,也要这样核对。”


75岁的周大爷性格开朗,平日总爱和医生、护士开玩笑,却有一副倔脾气。小张护士是周大爷的责任护士,在给周大爷输液时,问起周大爷的床号、姓名,周大爷只报床号,迟迟不说姓名,却说:“我经常来你们科室住院,都是老熟人了,你难道不知道我叫啥名字?明知故问嘛。


小李的父亲患有高血压病,每次住院治疗在核对身份时就会有尴尬的事情发生。小李给父亲更换液体时也会像给其他患者一样,认真核对:“爸,请您报一下自己的床号和姓名。”虽然声音不大,表情有点紧张,满脸通红,但还是一项都不落下。


邻床的叔叔却笑了:“自己人你也这么核对呀?死脑筋,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小李耐心地解释道:“反问式核对是最安全的核对方式,即便是我爸,也要这样核对。”


原来,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护理部早在2016年就提倡在各项操作过程中执行“反问式核对”和“双向核对”,即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床号、姓名,且不单纯以床号或者姓名作为唯一信息核对,一改以前的单向核对方式。


将反问式核对运用到临床护理操作中,就是向患者反问提问床号、姓名等信息,让患者自己回答,表面上看似疑问,实际上核对者是在强调肯定或否定的床号、姓名等信息。答案就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


反问式核对是最安全的核对方式。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三次查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采用反问式核对方式,即由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及姓名等信息,护士认真核对无误后执行,大大提高了治疗护理的准确性。


反问式核对增加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注意力及查对质量,能有效避免患者因侯诊时间过长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而出现的认知偏差。


针对文中实例“即便是父亲住院,护士也坚持询问,让父亲自己报姓名,床号等”,有些人表示:该做法虽是在坚持执行核对标准,工作也特别认真,但形式是否太过死板,不同的人也不懂得变通。


“一定要这样做吗?”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该院护理部主任李英莉。


专家观点——一定要这样做!


“是的,一定要这样做!不管是任何人,我们都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不仅体现了我们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是护理安全的保障。”受访伊始,李英莉就明确且坚定地表达了她的观点与态度。在她看来,该护士的做法很好,值得该院其他护士学习与对标自查


李英莉解释,护士坚持让其父亲报姓名及床号时,父亲本人以及邻床患者从表面看来,认为护士是多此一举、明知故问,但实则是非常有必要。


作为父亲,当住进病房后他就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患者。护士针对自己的父亲依然严格执行平日护理工作中要求的查对制度,不仅不会引起反感,几次下来,反而会让父亲本人和邻床患者从内心感受到护士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毕竟,病房中患者有姓名相近或相似的,甚至有同名同姓的或是转床的,如果不严格执行反问式查对制度,就有可能出现差错事故,不能确保护理安全……在生命安全面前,容不得半点大意或放松!


针对部分人的质疑,李英莉表示,这或许和某些护士在核对时语气过于书面及呆板,缺乏人文关怀等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基础上,该院同样注重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与表达方式方法等人文方面的培训与引导,让护士学会灵活沟通,不断提高患者住院感受。


让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再强调“反问式核对”的显著优点后,对质量要求精益求精的李英莉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操作过程中,可以简化最后一次核对的流程,更注重前两次的核对;针对个别护士在语气及面部表情上的欠缺,护理部也要进一步加大指导,提升人文关怀与教育……”


据悉,除了“反问式核对”,该院护理部在质量改进的路上不断创新与探索,“我们还制作了不同的标识牌,如红色的血型牌、特殊用药的警示牌、重危患者的标识等,以便于护理人员进行精确查对;在为患者做眼部手术时,我院通常采用给哪边眼睛做手术,手腕带就戴在哪只胳膊上,这样不管是大夫还是护士,查对就不容易出现差错了……”

来 源 | 现代护理报

版权归原作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