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研究过程中,复苏药物的选择一直是一个研究重点,从50年代末期到现在,心肺复苏的一线药物几经变换,始终未能确定出最佳的药物组合,不少药物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有的被淘汰,有的已不再作为首选药物。
70年代在我国盛行一时的“三联针”,虽然有的地方至今尚在使用,但事实证明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既无充分的理依据,也无肯定的疗效。还有的在心肺复苏早期盲目使用碳酸氢钠,也证明是弊多利少。
异丙基肾上腺素由于在兴奋心肌的同时使外周血管扩张,导致心脑血供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则可使外周血管收缩,特别是肾动脉收缩,;严重损害肾功能,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现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已不再作为心肺复苏时的一线药物,“三联针”中只保留了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可兴奋窦房结使心脏复跳,兴奋心肌使细室颤转为粗室颤,同时升高动脉压,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故目前临床上根据心跳骤停的发生机制,多选用对窦房结有兴奋作用的阿托品和对缺血心肌的传导性有抑制作用的利多卡因或溴苄胺做为一线复苏药物。虽然这几种一线复苏药物在临床普遍应用,但复苏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发现更为有效的复苏药物,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