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医**漫

已发布964篇文章|已获2488595阅读

许多地方开始清退编外人员,有的医院因此出事!

2024-04-15阅读:1172
来源:见文末 /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职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身份。

近日,福州一位市民蔡先生因家中老人发烧,拨打“120”寻求帮助。随救护车来的姚医生,得知老人只是发烧情况后有些不悦的说:“发烧38.5℃会死吗?这点小事就打120。”


据悉,120出车的姚医生,是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老年专科院区的一名编外医生

据知情人透露,姚医生是因工作问题,所以“出言不逊”。

什么工作问题?

据医院知情人称,近期该医院解聘了不少编外人员,姚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可能因为他要被医院解聘,所以心生不满,带着情绪在工作。”知情人猜测说。

也就是说,姚医生是因为面临被解聘,因而带着情绪上班,所以才有如此行为。

3月29日下午,该院急诊中心一负责人表示,已收到蔡先生的投诉信息,但如何处理还须院领导指示。目前医院已介入调查此事,一些情况还需核实,后续进展将及时反馈。

大概从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就开始对编外人员,进行清退工作

去年1月,湖南省临湘市就开始对财政供给单位的编外人员进行清理。

去年3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呼伦贝尔市也开展编外聘用人员核查工作。

几乎同时,哈尔滨也下发《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职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身份。

即使你加入丐帮,也会发现丐帮不仅最职场,也是最层级,从一袋弟子,到八袋弟子,区分的明明白白。

编制像一条透明的界限,将编内编外分隔开来。如果说机关事业单位是一座城堡,那么城内和城外的风景,注定有着天壤之别。这座城堡的城墙无比之高,住在城堡里的人内心波澜不惊,城外的临时工们却只能焦虑地徘徊。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所谓编外,范围相当广泛。那些以劳务派遣形式或者与政府机关、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单位直接签约的合同工都属于编外。他们是维系庞大机关事业单位单位运转的螺丝钉。

编外人员是在单位编制数量有限,而现有编内人员不足以应付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出现的。他们的存在,缓解了单位的人力紧张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单位使用编外人员,一般有两种渠道。

一是由单位直接与编外人员签订合同。这种用工形式下,编外人员的工资、社保等直接由单位发放。该用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单位的人事部门把关不严,很容易造成劳动纠纷。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连续签订两次合同或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后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编外人员虽然身份变不了,但可以一直在单位干下去,很多单位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因此这种用工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少见。

二是由单位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劳务公司派遣人员到单位。一般单位大规模的招聘编外人员时使用这种方式。该方式下,编外人员挂名在劳务公司,实际在单位上班,工资由单位先付到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再发给个人,个人需要向劳务公司每月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由于单位是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单位并不是编外人员直接意义上的雇主,能够避免劳动和法律纠纷。因此,目前一般单位偏向于此种方式招录编外人员。

但无论哪种方式,编外人员都不能直接转正。因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实行逢进必考原则,必须通过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笔试、面试、考察、政审、公示等流程才能正式入编。

但是,编外人员如果会做人,和单位的领导关系处得好,单位可以根据其条件,为其量身定做一个招录岗位,也就是设置一个“萝卜坑”,这样考录进去的难度大大降低。

机构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编外人员是毫不在乎的,低一眼看待的,待遇也是低人一等的。领导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嫌工资低你可以走,有大把的人想进来。别觉得你最能干,地球离了谁都转。

实际上,体制内其实很宽容。无论编内编外,对你的能力、情商,都没有苛刻的要求。

但你不能误解并夸大了这种宽容。包容阈值高,不代表无限度。尤其是财政乏力的时候,必然就会波淘浪打。规则的设计者,早在一开始就有所预见,给可能出现的冗缀,留好了后门。

2023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及精简编制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同意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地方编制精简人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行决定。

在我的印象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清编了,这几年反反复复开展过多次,效果一般,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编外人员基本都没有被清退。

其实清理编外人员的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多次清编始终无法完成任务,原因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

难在哪里?

感情上。

有些人,从零几年开始就签了劳动合同,在单位的时间比绝大多数编内人员都长,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将近20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任劳任怨,如今上有老下有小,把他清退,不是说做不到,而是现在突然清退,多少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没有那个领导愿意开口。

另外,在一些单位,比如医院,编外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么大的基数如果强行清编,很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砸一个人的饭碗微不足道,砸上几十几百人的饭碗,那就不是小事了,动辄影响社会稳定大局。所以,为了稳定,也不得不妥协,尽可能采取温和的方式清编,收获的效果自然就一般了。

如果这次编外清退工作,真的会执行到底,那么这一清退编外人员政策的实施,将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有的编外工作十几年的中年人,突然失业,只好送外卖。35岁之前的被清退后努力备考正式编。也有人暂时处在清退风波的外围,依然笃信自己前途一片光明。在被清退之前,没有人想过离开。都希望能像那些在岗位上顺利退休的编外同事们一样,安稳领到不错的退休金。

即便对清编“体感”较差的差额拨款的公立医院,许多医务人员,最近也感到风雨欲来风楼。

实际上,个人认为,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为什么?

因为,编制的增加或减少,关键在于编制的使用,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一些单位的编外人员,承担了不少编内人员的实际工作,把现有编外人员从事或替代的工作,回到在编人员本身,让编内人员的职责回归。

而对于差额拨款的2类事业单位的医院,应该不会像全额拨款的行政机关、一类事业单位一样,对编外人员清退刚性太强。

毕竟公立医院编外的医务人员很多,一下子如果都被清退,谁来干活?真那样,医院很可能就会面临瘫痪的风险。

当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真心奉劝各位,无论编内还是编外,不要被体制化。永远不要做贪图安逸的笼中鸟,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考证、遴选、多掌握一项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你想当一条咸鱼,完全可以,但我劝你,别做太过分的咸鱼,也要保持对工作,最基本的尊重,不要像福州的这位姚医生一样,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这无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都是极其危险的。

真心话,在现今职业大环境下,大家一定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摆正心态。如果自己拼命的努力,而没有得到自己的期许,甚至被解聘,失落和愤懑自然会油然而生。但如果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看清体制的规则,社会的逻辑,那么就会境随心转。

这是个现实的世界,人生而不平等,这个社会从来没有公平过。累了就蹲下来抱抱自己,苦了就喝口水一起咽下去,别四处宣扬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没人真的在乎你。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要接受我们是普通人的宿命。更何况,医疗行业,也不是什么香饽饽。离开,或许别开一番生面。

来 源 | 老叶说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爱医已获授权转载此文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