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部位呈“右移”趋势,右半结肠癌发病比例显著升高,外科手术仍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降低右半结肠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5年生存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病情介绍
患者女,74岁,因“间断腹痛2月”入院。患者在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阵发性胀痛,可自行缓解,无寒战发热,无血便,未系统治疗。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结肠镜检查,因肠道准备非常不满意,影响进镜,无法进镜回盲瓣;2021-03-24行上腹部强化CT提示升结肠恶性肿瘤CT表现。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以“升结肠肿瘤”收入我科,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可,无明显腹痛,无咳嗽咳痰,流质饮食,体重无明显减轻。
入院时查体:腹平软,右侧腹部可扪及约10*9cm大小包块,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
2021-03-24 上腹部强化CT提示升结肠恶性肿瘤CT表现
诊治经过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均正常。术前诊断:1、升结肠肿瘤,2、高血压病,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慢性萎缩性胃炎,5、子宫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示该患者存在不完全肠梗阻的情况;经行上腹部强化CT提示升结肠恶性肿瘤,诊断明确,具备手术指征。综合本例患者的病情适合进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术区备皮,清洁灌肠,术前静点抗生素,插胃管、尿管;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经过如下:取右侧经腹直肌旁切口长约17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膜,逐层进腹,探查见肝脏、胃、横结肠、腹主动脉旁、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升结肠近回盲部可触及一肿瘤,大小约10.0*9.0cm,质韧硬、活动度差,肿瘤侵及浆膜层,近端结肠及回肠扩张,未触及明显肿瘤,术中考虑升结肠癌,决定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D3淋巴结清扫;打开右侧侧腹膜,将升结肠、结肠肝曲从后腹膜游离,注意保护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及右侧输尿管,距回盲部10cm处钳夹切断回肠,断端碘伏消毒,再将横结肠中段钳夹切断,注意保护中结肠动脉,断端碘伏消毒,切除标本送快速病理,结果回报:升结肠腺癌。用4号丝线行回肠横结肠断端吻合,浆肌层加强缝合,检查吻合口通畅、血运好;温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并彻底止血,经右下腹壁戳孔于吻合口旁放置22号引流管一根,再次探查手术区域无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理顺肠管,然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房。
术后病理检查图片
分析与讨论
在解剖上右半结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这段肠管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的菜花状癌,很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但是这些癌肿常出现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临床上可有腹痛不适、大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本例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2个月来表现为间断腹痛,为阵发性胀痛,经查体右腹部可扪及包块,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该患者存在不完全肠梗阻的情况;经行上腹部强化CT提示升结肠恶性肿瘤;术前诊断明确,具备手术指征。
综合本例患者的病情适合进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该术式是右半结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疗效确切。但因该手术区域解剖层次复杂、血管变异较多,如何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对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提高远期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结肠癌手术治疗原则上是切除足够的肠管,清扫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较多术者主张至少清扫两站以上淋巴结,即必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应包括末端回肠大约15cm,切除盲肠,升结肠以及横结肠的右半部分,一般是以结肠中血管的右支为分界,切断结肠中血管的右侧分支,保留左侧分支;还要清除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主要是肠系膜上动静脉根部以及胃网膜右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即D3淋巴结清扫。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D3淋巴结清扫。我国最新结肠癌诊疗规范仍指出,术中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应根据术前诊断和术中探查情况而定。在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进行D3淋巴结清扫:(1)根据术前和术中诊断发现且怀疑淋巴结转移时;(2)考虑肿瘤侵犯深度达到或超过固有肌层时。
参考文献:
李勇,吴德庆,王俊江.腹腔镜有半结肠癌根治术的难点和技巧[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8).768-771.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