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推荐阅读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牙槽骨吸收的常见分类

五官科 口腔科
2013-11-05阅读:1902
来源:网络 / 责任编辑:赵达

  牙槽骨吸收的常见分类破坏方式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水平型吸收(horizontal resorption)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

  (二)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也称角形吸收(angular resorption),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多(除非伴有水平吸收),而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多形成骨下袋。

  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壁骨袋

  二壁骨袋

  三壁骨袋

  四壁骨袋

  混合骨袋

  (三)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四)其他形式的骨变化 由于各部分牙槽骨吸收不均匀,使原来整齐而呈薄刃状的骨缘成为参差不齐。(其病势也逐级加重)

  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通常分为三度。

  Ⅰ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3以内,或吸收大根长的1/2.

  Ⅲ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长2/3以上。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牙槽骨吸收的常见分类,由爱爱医医学考试中心网为了让您轻松考试特意整理,请关注我们。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