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局部肿瘤浸润至T3/T4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是核心治疗手段。近年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主流术式,但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LND)仍是争议焦点。日本《大肠癌治疗指南》推荐对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m)合并侧方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行LLND,而欧美指南则更倾向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直接根治性切除。如何在遵循指南的同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精准手术方案,是普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一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例,系统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LLND的决策依据、操作要点及术后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病例资料
患者男,73岁,因“便血2月余”入院。
病例特点:自诉于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每日2-3次,呈鲜红色,量不多,可见白色冻子,无明显头晕乏力,无呕血,稍腹痛,无明显头痛,无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当时在家未予任何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今日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便血查因”收住我科,本次起病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夜间睡眠差,小便通畅。
病史:既往病史不详。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无输血史、献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征:T:37.2℃, P:78次/分,R:20次/分,Bp:138/82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可,无附加音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肛门指检:肛门边缘平整,未见外痔皮赘,肛门指捡:扪及拒肛门约6--8cm处直肠前壁菜花样肿块,质硬,压痛,退出后指套有血迹。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8×10?/L,Hb 135g/L,PLT 220×10?/L,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EA 8.2ng/ml(↑,正常<5ng/ml),CA19-9 25U/ml(正常)。
影像学检查
盆腔增强MRI:直肠下段环周肿物(T3期,浸润至直肠系膜外),肿瘤下缘距肛缘8cm,双侧髂内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1.2cm),考虑转移可能;腹部CT:肝脏、肺未见转移灶。
诊疗经过
第一阶段:术前评估与MDT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患者术前需明确肿瘤分期、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及手术可行性。多学科团队(MDT)包括普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共同参与讨论。
关键评估点
肿瘤分期:盆腔MRI示T3期(浸润至直肠系膜外),双侧髂内淋巴结肿大(直径>1cm),临床分期cT3N+M0。
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肿瘤下缘距肛缘约8cm、髂内淋巴结肿大(MRI示信号不均,考虑转移)、CEA轻度升高(8.2ng/ml)
手术可行性: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新辅助放化疗禁忌证,但需权衡LLND的获益与风险(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风险)。
MDT决策
患者为中低位直肠癌(cT3N+M0),侧方淋巴结转移风险高(MRI示髂内淋巴结肿大),符合日本指南推荐的LLND指征。
考虑到新辅助放化疗可能缩小肿瘤体积但无法消除侧方淋巴结转移(尤其髂内淋巴结),决定直接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双侧LLND。
第二阶段:手术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双侧LLND的关键技术
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双侧LLND",手术分以下关键步骤:
手术入路与解剖暴露
体位:患者取头低足高30°,改良截石位。
Trocar布局:脐部穿刺建立气腹(压力12~14mmHg),置入10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左右麦氏点及左右侧腹(脐水平)分别置入5mm/12mm Trocar作为操作孔。
关键解剖标志:
Toldt白线:切开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系膜。
Denonvilliers筋膜:沿此筋膜前间隙分离直肠前壁,避免损伤前列腺/阴道后壁。
髂血管分叉:识别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闭孔神经。
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
肠系膜下动脉离断:于根部结扎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保留左结肠动脉),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No.253)。
肠系膜下静脉离断:于根部结扎离断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系膜全切除(TME):沿直肠系膜筋膜(TME筋膜)锐性分离直肠系膜,确保远端切缘≥2cm(本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cm,实际切除远端直肠约5cm)。
直肠游离:从骶前间隙向下游离直肠至肛提肌水平,注意保护双侧输尿管及生殖血管。
双侧LLND(重点:髂内淋巴结清扫)
外侧入路:从髂血管分叉处开始,沿髂外动脉向内侧分离,显露髂内动脉主干。
内侧入路:从膀胱侧间隙(直肠侧方)向头侧分离,与外侧入路汇合。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