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论文交流-膝关节成形术

甘* 楼主
+关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
[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总医院骨科 100853
王岩 王继芳 周勇刚
膝关节置换包括单髁置换、膝关节表面置换和可旋转式或不可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不同膝关节假体的适应症应由膝关节的骨和软组织条件决定;膝关节韧带的质量和状态、关节畸形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的程度决定假体的选择;单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无法解决所有膝关节疾患。
单髁假体置换的适应症应严格限制在膝关节单髁软骨磨损,且韧带完好、内外翻畸形小于10o者;膝关节双髁软骨磨损及前十字韧带缺损而侧副韧带完整的病人,应选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而膝关节韧带(尤其是内外侧副韧带)不完整、严重不稳和完全缺失、内外翻畸形大于25o和严重的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都是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禁忌症,可选择可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大约70~90为双侧膝关节受累,30~35为单侧,80%左右的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主要是因为滑膜增生合并关节囊韧带的扩张及松弛,严重的晚期病变可导致韧带功能丧失。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的是外翻畸形,而骨性关节炎则以内翻畸形多见。
自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41例(65侧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内外翻畸形大于25o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获得满意疗效。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109例随访疗效分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100083
章波 娄思权 张克 刘岩
目的:报告109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0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11月~84月,平均工资4。2月。结果:手术优良率89%。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应该注重术中膑骨轨迹的纠正及病人的术前教育及术后康复指导。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强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 250012
戴[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 汤继文 王韶进 王永惕 刘琦 史东平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类型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极大地改善关节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晚期关节病患者,甚至膝关节已强直的患者要求行膝关节置换。2001年2月,我们应用zimmer公司的IB-ⅡLCCK (Legacy? Knee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型假体为1例膝关节强直的患者施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为一23岁男性大学生。10年前因关节炎(具体类型不详)行膝关节切开手术,术后伸直位石膏外固定2个月,即发生膝关节强直,伴膝外翻畸形,近年来逐渐出现腰背痛、髋关节疼痛伴跛行。查体:右膝内侧可见原手术切口瘢痕,右膝关节伸直位强直,胫骨后脱位,膝外翻20°。髋关节活动正常,脊柱代偿性左倾。屈髋肌力正常,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收缩有力。X线片示髌骨与股骨外髁融合,胫股关节融合并20°外翻。2001年2月18日应用zimmer公司的IB-ⅡLCCK (Legacy? Knee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型假体施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股四头肌延长,最大屈曲度达到80°。术后半月髌前皮肤出现2.5×2cm坏死区,经交腿皮瓣移植创面愈合。术后3个与膝关节活动度达到80°,股四头肌肌力4级。行走基本无跛行。HSS评分80分。患者满意。复习文献,通过本例手术我们体会,膝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TKA手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膝关节强直,患者治疗要求迫切,心理素质好,有功能锻炼的毅力。②非功能位强直,畸形严重;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有弹性且肌力较强。假体植入后要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要获得好的效果,还必须做好术前教育,让患者理解手术的可能效果,功能锻炼的艰苦性,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术中选用CCK型假体,型号宁小勿大;耐心细致的术后康复指导。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510220
张同仁 钟志龙 陈鸿辉 陈瑞光 熊铭知 关活茂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27膝)均为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其中,严重膝痛伴膝内翻13例,伴膝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3例,膝外翻畸形4例,无畸形5例。年龄55~69,平均61岁,全部病例都置换髌骨,股骨、胫骨、髌骨假体均予骨水泥固定。手术前后采用IsallHS膝关节评分方法。结果:随访1~13年,平均3年8个月,优良率占7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4例ROM≤90,1例膝痛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截骨纠正膝内、外翻畸形,松解内侧副韧带,达到内、外侧副韧带的平衡,保证内外侧方稳定性,松解后关节囊改善屈曲挛缩畸形。此手术缓解疼痛明显,其次是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好,是治疗晚期膝OA的有效方法。其疗效取决于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确定位截骨,内、外侧软组织平衡,有效的康复手段。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

TKA治疗OA及RA的体会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骨科 257034
陈 丹 张冠宏
资料与方法:自1998年~2001年共对7人8膝实施TKA,其中男3人,女4人,OA6人7膝,RA1人1膝,年龄最大65岁,最小42岁,平均58.3岁。所有手术均应用StryKer公司的Scopio后稳定型假体。并全部应用自体输血法。手术均取膝关节正中入路,髌旁内侧切开关节曩入路,均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及赘骨,特别是膝关节内侧及后侧赘骨。均行松解内侧副韧带。假体大小选择得当。结果: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屈110°~130°--伸0°。行走自如。目前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讨论 TKA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病人经济条件差,且恐惧手术。手术中应特别注意软组织平衡。特别强调术后康复。结论与体会:门诊大夫必须向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引导病人转变观念。提高我们队伍的自身素质。重视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重视术后康复。
2005-06-09 10:45:45  6077 浏览
全部评论
甘* 抢首赞
定制型假体置换治疗膝部骨巨细胞瘤的中远期随访报告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骨科 610041曾建成 裴福兴 胡云洲 屠重琪 杨静目的:回顾性分析定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1975年10月至1995年10月采用瘤段切除、定制型人工全膝假体置换治疗膝部骨巨细胞瘤58例(股骨下端37例,胫骨上端21例),刮除术后复发32例,病理骨折14例,复发伴病理骨折12例。随访时间60~305个月,平均95.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膝关节功能、假体寿命及并发症。术后肢体功能评价采用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并对膝关节功能行HSS功能评分。结果:本组58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带股骨下端假体Enneking功能评定优12例,良18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达81%。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8.3分,术后提高至82.6分。带胫骨上端假体Enneking功能评定优6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6%;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7.5分,术后平均81.3分。58例总优良率为79.3%。膝关节伸可达0o,屈80o-120o,平均97.5o。发生并发症者8例,假体柄折断再次行翻修术3例,其中1例翻修术后11个月迟发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5例,股骨侧松动2例,胫骨侧松动3例。结论:定制型人工全膝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具有肿瘤切除彻底、复发率低、膝关节功能康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骨巨细胞瘤复发、肿瘤破坏范围较大或合并有病理性骨折的病例。假体的合理设计和安装,正确的肿瘤外科切除边缘以及术后正确及时的康复训练,对远期疗效的提高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旋式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近端胫骨恶性肿瘤及其早期随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200032姚振均 张弛 陈峥嵘目的:探讨可旋式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近端胫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近端胫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置换重建,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 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迹象。MSTS功能评分提示几乎所有患者的各项评估都在3分以上,表明术后患者的近期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结论:可旋式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近端胫骨恶性肿瘤是有效的保肢方法,具有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的特点。--------------------------------------------------------------------------------保肢性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骨肿瘤武汉总后161中心医院骨科郑晓明等近十余年来,因人工假体的研究和制造工艺的发展,一些传统治疗骨肿瘤的方法发生了***性的改变。我科于1986年6月-2001年3月采用保肢性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13例骨肿瘤病人,随访结果表明本法是治疗某些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3岁。其中19岁,27岁各1例,32岁-42岁8例,50岁-53岁3例。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廇8例(其中一例为两次刮除植骨后复发);皮质旁肉瘤:4例(其中2例为皮质旁瘤切除植骨术后复发);外伤性瘤样变: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病变部位: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1例,股骨上端及粗隆部8例。分别使用绞链式全膝带套筒5例。全髋带套筒8例。手术指征:A.低度恶性的肿瘤。B.对化疗反应好。C.能完整切除肿瘤。D.血管、神经未受肿瘤侵犯,骨发育正常,能安装假体。手术禁忌症:A.血管,神经受累或病理骨折,无法完整切除肿瘤。B.手术区周围软组织条件不好。C.未成年患者。手术及处理原则:A.化疗之后两周手术。B.按广泛切除的原则,切除至炎性反应区外的正常组织。C.切除部位需距肿瘤5cm。D.术后置管引流48h---72h,必要时可置两根管。结 果  本组随访最长14年,最短3年(大部分为[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均可行走,生活自理,目前尚无复发。一例随访11年时已可见假体柄断裂,但假体套筒外有大量骨痂生长,病人仍可行走。讨 论A.优点:肿瘤病灶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术后两周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好,提高了生存的生活质量。B.存在问题:早期感染,特别是放疗过的病人;聚乙烯磨损,骨水泥松动假体下沉。C.应注意的问题:全髋加套筒置换的并发症同一般全髋置换术:前倾角,骨折,脱位,感染等。膝关节带套筒置换特别是伴有膝高度屈曲时,要防止损伤关节囊后的大血管。(有时松止血带时才发现)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血管危象。防止腓总神经过度牵拉伤。--------------------------------------------------------------------------------急性膝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骨科 200092张家红 董海 陈晓东 戴力扬目的:探讨膝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6月-1999年7月共收治急性膝后外侧结构损伤患者15例,均行损伤结构修补和加强手术。结果:15例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11例,中4例,无关节不稳再次手术者。结论:详细地了解病史和正确熟练的临床检查仍是诊断膝后外侧结构损伤的可靠方法,急性Ⅲ度膝后外侧结构损伤应考虑手术治疗,MRI检查和关节镜术对辅助诊断很有效,术后提倡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关键词:后外侧结构 膝损伤 手术治疗
2005-06-09 10:47:55·河南省 回复
甘* 抢首赞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康复倪国玉 孙燕 方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MOD}骨科我科自1995.1.1-2002.12.31共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63例(81个膝)其中左膝42例,右膝39例。男性9例,女性53例,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29。63例病人(81膝)均按照我们这一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术后2周病人出院,出院时应用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38例患者中,优(>85分)17例;良(70-84分)29例;可(60-69分)26例;差(骨肿瘤研究中心感染、支持疗法;(3)引流管一般在48小时后拔除,或视引流液而定。(4)功能锻炼,但膝部屈伸运动应在2~3周后。(5)拆线后进行术后第一次化疗,以后按规定时间化疗。
2005-06-09 10:47:35·河南省 回复
甘* 抢首赞
自体血回输在类风湿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上海市长宁区光华医院 200052冯国璋 戴号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类风湿人工膝关节术后的临床应用 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7月,在29例类风湿(36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记录引流量,回输量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引流共34700ml,回输29350 ml,占回量的84.6%,平均每例回输1012.07 ml,无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无其它并发症。 结论:自体血回输在类风湿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节约血源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必须放置关节内引流?-附21例临床观察北京市朝阳区慧忠医院骨关节科 100101赵庆 杨立冬 孙德隆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必要性,全膝关节不放置引流的利弊。 临床资料和方法:将1988、11~2002、3连续100例(15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和病人分成术后放置引流和未放置引流两组,所有病人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型解剖型假体。病人平均年龄58岁(最小24岁,最大76岁)。放置引流组86例(130例),均使用史赛克公司的Stryker **Ⅱ负压引流自体血回输器系统;未放置引流组14例(21膝)。对两组病人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术后异体输血量、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分析,对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膝关节活动度(A-ROM)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异体输血量放置引流组861ml,未放置引流组856 ml,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人中,皮肤切口均使用皮钉吻合器合并于两周(14~16天)拆除皮钉,均Ⅰ/ 甲愈合,无1例深静脉血栓(DVI)发生。放置引流组中有1例(1膝)出现迟发深部感染,未放置引流组中无1例感染。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必常规放置引流。不放置引流是安全可行的。不放置引流并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不会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是有放置引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失血量的观察北京市朝阳区慧忠医院骨关节科 100101赵庆 杨立冬目的:观察33例一次手术同时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失血量的变化, 方法:观察和比较手术后前三次(分别在术后6、18和24小时开始)行双侧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CPM)前后失血量/小时和离床活动前后的失血量。 结果:在上述三个时间段进行CPM失血量较CPM之前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平均为23ml/h。在接下来的1小时里失血量又回到CPM前水平。术后早期离床活动也会使失血量稍有增加,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CPM会明显增加出血,提示对这类患者最好在24后在行CPM锻炼;与此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离床活动。--------------------------------------------------------------------------------TKA术中实施后十字韧带松解之后是否一定应用PS假体北京市朝阳区慧忠医院骨关节科 100101赵庆报告11例(14膝)TKA术中应用后十字韧带保留(CR)型假体,同时对PCL实施完全松解以求得满意的软组织平衡病例术后随访观察6-28个月的临床疗效。讨论PCL松解后应用CR假体的可能性,指征和技术要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610041杨静 沉彬 宁宁 王光林 裴福兴目的:探讨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的病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 结果: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炎严重畸形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格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的最佳选择,术后严格的康复治疗是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可靠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与术后康复的临床体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 100044杨晓松 焦军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被公认为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型,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美的康复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体膝关节功能, 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方法与结果]:2000年5月-2002年1月期间对5名患者进行共8个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 38岁,平均58.6岁,单膝2人,双膝3人。手术原因骨性关节炎4人6膝,类风湿关节炎1人两膝。首先手术时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行切骨成型及软组织平衡处理,术后尽 所能增强股四头肌及 绳肌力,增加活动度(ROM),本 科的5名患者术后功能ROM均达100°≒0°,效果良好,无术后的并发症。[结纶]随着人工全膝置换术技术的自身发展及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及生物材料方面不断地进行改进发展,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满意的功能,因此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康复计划可以最大 限度地改善假体膝关节的功能。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关键词:膝关节、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2005-06-09 10:47:15·河南省 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6
热门推荐
现代医学到底发展到多强了?
学医选专业胜过选学校?
医护人员夜班时最依赖什么?
当医生,成就感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