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中医随想录:复兴之路——中医高端诊疗服务

安**货 楼主
+关注

中医随想录:复兴之路——中医高端诊疗服务

日前,怀着对海派中医的景仰,造访了一家沪上中医馆。其实中医诊所的社会称谓应当是中医馆,因为诊所这一名称是舶来品,称之为馆似乎更贴适些且可突出中医元素。近年来中医馆异军突起,遍布大江南北,实中医复兴之象矣。这家位于黄浦江畔某写字楼高层的中医馆,坐拥开阔江景,俯瞰卢浦大桥,隔江对望世博园中国馆。甫入医馆便是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南侧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映照着婉蜒流淌的黄浦江,休憩沙发与温馨盆栽别具匠心地营造出舒适与安宁氛围。一字排开的客服工作位正对候诊区域,便于随时就近释疑解惑。精心布局、错落有致的诊室呈回字形排列。漂亮迷人的导医小姐将就诊者引导至相关诊室……。令人惊奇的是若大的医馆内居然没有设置药局。看来这家医馆的主旨是纯粹中医医事服务。摄生延年、养生祛疾、攻难克坚、倡立新俗乃其立馆宗旨。以名医坐堂、预约就医、高端诊疗、尊贵私密的特色刷新就医体验。空间宽敞、设计典雅、细节严谨且充满中医文化气息的海派中医风格重新定义了中医的现代概念。

中医是什么时候衰落的?窃以为西洋医学传入中国之时便是中医衰落之日。为什么拥有数千年历史、完整理论体系及医疗传统的中医会如此之快地丧失主流医学地位?一个不容忽视和必须承认的事实便是:中医在西洋医学甫入中国之际并没有象古代那样积极主动地兼容并蓄、接纳吸收其它医学文化精粹。相反还采用了极不理智的拒绝与排斥方式来对待客观上明显优于自己的舶来文化。直到共和国建立后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出台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封建王朝终结之后的**,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同时,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化身失却了精英知识分子群体这一载体。民国期间甚至还出现了废除旧医的逆流,虽然未能得逞,但对传统中医的冲击却是非常严重的,时至今日废医存药的论调仍时时泛起。民国期间后连绵20余年的内外战争,以及战争引发的社会与自然灾害,更是让先进的西洋医学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在火药武器唱主角的现代战争中,战伤救护过程古老中医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而且诸多突发灾难性事件中,中医的救护能力也是严重不足的。现代战争让中医缺陷充分地暴露在所有中国人面前,从而动摇了其主流医学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建立的遍及全国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是让西医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医更是当然地无可奈何地拱手让出主流医学地位。

中医的衰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象。如果不是党和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维系中医命脉的话,恐怕中医真得芨芨可危了。为了保住中华文化之根,各级**更是将中医复兴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拨地而起、体量宏大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便是明证。然而中医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恐怕所有的中医人都要思考与探索。某管窥之见则认为中医的衰落与其失却社会精英群体有关,尤其是接受现代科学文化体系教育的精英群体对中医的陌生与拒绝是中医复兴的重大障碍,赢得这个群体的认可与拥趸应当是中医复兴之路!这个群体目前的精神文化回归以及与中国社会文化相契合生活方式的兴起,拥有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与源远流长历史渊薮的中医则应该义不容辞地为之担当起来!

医疗服务差异化是客观存在的,也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简便廉验是中医的标签,但它并不代表中医全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不再是廉价医疗的代名词。既然花费百余万清零体内肿瘤细胞的神药已经面世,那么还能让我们的国粹——中医囿滞于简便廉验水平吗?医疗业的发展已进入差异化时代。长期以来困扰医学发展的义利两难选择是:医耻言利,逐利则道德全失!然则医若无利,何以为继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为有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码标价,奢简由人,量力而择之,其为有道乎?

2021-11-18 10:55:02  12495 浏览
全部评论
甜**七 抢首赞
中医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传承!
2021-11-18 20:37:44·山西省 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1
热门推荐
医生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如何看待年轻医生“不想晋升职称”?
如何看待全院一张床模式?
如何看待“先检后医”的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