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护理管理者如何让护士避免陷入“过劳”状态?

z****x 楼主
+关注



一直以来,职场“过劳”多聚焦于白领阶层,对于广大护理人员来说,高负荷的工作是否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只有护士健康了,才能为患者提高更优质、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就您看来,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让护士走出“过劳”的状态或者避免陷入“过劳”状态?

我们先来看一首护士写的《致上夜班的护士》:

静静的夜

我在工作

Q1h q2h q4h的定点注射

监护仪 输液泵 中心静脉压监测

翻身 叩背 吸氧 雾化

整夜不停歇

面对疾病对生命的威胁

速度 效率

争分夺秒不是传说

每个夜都是这样度过

1 巡视病房

2 监测体温

3吸痰叩背

4更换床单

5翻身**

6定点注射

7记录数据

8穿刺抽血

9抽吸胃管

10安抚交流

……

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夜班工作量,这样一个夜班上下来,熬到第二天凌晨,晨间采血、测量生命体征、晨间护理、护理文书记录……更是忙的跟打仗似的,等到晨会交接班结束,通常也就快上午九点了,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什么逛街、做美食、家务……统统给我起开,我累,我要睡,睡它个天昏地暗!

可是,不行啊。护士多为女性,肩负多重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哪一个角色都有它的定位和需要你完成的事情。这种状态之下,护理人员哪个不是强撑着做这做那?谁的休息时间不是计划一箩筐?

在下夜班或是休班时,护士们却常常会接到科里的电话,不是这个会议要求全体人员参加,就是这次业务学习要求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要到场,还有一些科务、杂事,如一起看望病人、出去义诊等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要求和任务,都在惦记着护士们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长此以往,眼看着一个个水灵灵的小护士熬成了“黄脸婆”,原先与白领们挂钩的“过劳”,不知何时,也降临到了我们护士身上?

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让护士走出“过劳”的状态或者避免陷入“过劳”状态?

管理对策

科学排班 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中午、夜间可弹性排班或安排双班,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一个高年资护士带一个新护士,新护士多跑腿,高年资护士多把关,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高峰时段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间段,安排护士休息、调整。

合理配置 护理人力配置的基础是要有充足的护理人力,工作量增加,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护士长要果断申请、打报告,要求增添人力。强撑,不仅会造成现有人员的“过劳”,还会增加护理安全隐患,管理者对于这一点,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不能含糊。

精心安排 科室事务,能不动用下夜班休息的护士,就不要搅扰休班护士宝贵的休息时间。这是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常识,一个动辄让休班人员来回折腾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是护理管理者头脑中必须树立起来的管理理念。如把护士的下夜班时间设立为“护士睡眠日”,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举措,能使下夜班护士得到很大程度的休整,以更加充沛的精气神,来迎接下一轮的轮班工作。

人文关怀 护理管理者也都是从临床护理人员中脱颖而出的护士,无需多说,都能理解和懂得护士的甘苦。在科室护理工作和排班安排时,护理管理者要体现出对属下护士的关爱,使其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学会感恩,如此大氛围之下的护士,心智也更成熟,才能身心健康。“爱人者,人恒爱之。”沐浴在人文关怀下的护理人员,身心状态更易得到较为适当的调整,也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把人性关爱灌输下自己的病人,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就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源自现代护理报)

2017-02-12 17:31:09  2230 浏览
全部评论
抢沙发,发首评,稳占C位! 立即抢沙发
热门推荐
“AI”看病,医生放心吗?
医术高低看职称?
科室收入情况如何?
医生遇到期待高的病人家属,该迎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