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老人服用炙甘草汤后出现腹泻,教训深刻,从此不再给别人建议用药

曙***7 楼主
+关注
本帖最后由 曙光007 于 2015-11-16 22:10 编辑

2012年父亲患心脏病,当时误打误撞,从网上搜到一个药方,几副药竟然把父亲的心脏病给治好了(心悸心慌,失眠,大便次数多等各种不良症状均已消失)。于是对中医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几年也给父母建议用药上取得了些小成就,父亲也对我比较信任。就在前段时间,父亲和他的哥哥(我的伯父)无意中聊起这个事,伯父说他从去年开始就经常会出现心悸心慌,一年要住院好几次。再三要求,要让我给他那药方。虽然自己也看了些书,但还真不敢给其他人啥药方,也把顾虑告诉父亲,父亲说是自己的手足兄弟,不会有啥事的,反正用着不舒服马上停掉也不要紧。我就硬着头皮给他寻找,反复思索,不断搜集资料,包括罗大伦博士,都很推崇“炙甘草汤”,我就比较自信地认为“炙甘草汤”应该是适合他的症状。于是就把药方发给父亲,让他转发给伯父。炙甘草汤在《伤寒论》里记载如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各种资料在药物用量上五花八门,因受李可对经方用量的影响,就按一两15克,一升200毫升换算,我发的药方是:炙甘草60,生姜45,桂枝30,党参30,生地黄60,阿胶30,麦冬45,火麻仁30,大枣30,水要多加点,加一瓶黄酒或者米酒一起熬煮3个小时以上,煮成3碗,把阿胶烊化倒入药里,每次服用一碗,日服三次。没有想到这个流传千古的药方竟然闯祸了,老人家服药后,出现了肚子痛和腹泻,说**处**辣的,已经住进医院了,医生说这个药方的炙甘草和火麻仁量太大,说啥有毒素了,搞得老人家心理很慌。因为伯父老伴早逝,他本来也是比较爱惜自己身体的,对一些症状反应也非常在意,匆匆住进医院了,我无话可说。父亲很害怕也很内疚,打电话来告诫我不能再随便给人出药方,说过两天再去看望他。我内心也很不平静,对此药方出现的副作用,深感不安。网上搜索到的确有些患者出现了服药后腹泻的情况,说地黄需要先煎,但现在说啥也晚了,只有祈祷上天让老人家快点好起来。我反思自己的问题,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不太了解,是否用量真的过大,但因很多资料显示一两算3克的量根本无法治病。这次教训谨记在心,也望经方高手解释一二,教训一下我这个半吊子。
2015-11-15 21:32:01  72418 浏览
全部评论
u****5 抢首赞
为什么要加酸枣仁呢?三枣仁不是滑肠的吗?
2024-04-06 18:12:19·四川省 回复
y****9 抢首赞
学习了,一直对经方的用量换算有困惑
2024-01-14 19:39:17·河北省 回复
中**人 2
炙甘草汤用于外感病过程中因心阴心阳两虚,出现脉结代,心悸动为主要脉证的证候,但临床应用时必须看看舌苔,若舌苔白滑厚腻甚至水滑,则此人尚有寒湿内盛,虽有脉结代,心悸动两大脉证,原方也不能照搬,生地、阿胶就不能多用,火麻仁宜去之,代之以适量酸枣仁,并适当加入藿香、苍术、白叩仁,否则用之必泻,或致脘痞纳呆。生地这个药,有部分患者对它甚为敏感,入药量稍多就容易出现腹泻;仲景原用的生地应是鲜品,与甘草的比例是4:1;现在的生地饮片都是干品,每10g大致相当于鲜品60至80g,若甘草用12g,鲜生地当用48g,换算成干品约8g,按这个剂量用干地黄基本上是不会引起腹泻的。所以笔者用炙甘草汤每天1剂的剂量是:炙甘草12g,生姜12g,人参6g,干地黄9g,桂枝9g,阿胶6g,麦冬12g,火麻仁12g,大枣大者6枚(小的12枚)。没有出现过腹泻。
2024-01-13 21:26:34·四川省 回复
u****5:老师的这个思路应该是正确的,我觉得我现在用的炙甘草汤就是生地用太多了。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94
热门推荐
值班的经验教训,总结过吗?
勇于脱掉白大褂的医护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医学界有哪些特别牛但很低调的人?
医生的一天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