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我的《伤寒论》笔记--- 一 谈中医的科学性

叱***o 楼主
+关注


中医是哲学还是科学?众所周知,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确是借鉴了古代哲学的概念。但是,如果我们要将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话,就不能简单的依靠这个哲学概念了。怎样用一种平实的、易懂的语言来诠释中医,让更多的人来相信中医,这个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中医是否科学?这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打个比方来说:当我们说到心功能
1,2级,这么说大家都能懂,因为这是一个医学界普遍公认的概念。如果我们这么说,说心功能太阴级、少阴级,我想这个就会让人云里雾里了,因为大家对你这个概念不清楚,当然让人难于理解了。

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来接受我们的理论、相信我们的理论,首先你得让人明白你的理论是怎么一回事。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道理讲清楚,让大家明白我们的中医原理,中医才有希望摆脱“伪科学”的帽子。下面,让我们来举两个例子,尽量用易懂的语言来谈一谈中医是否有其科学性。

中医学一直讲“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那么他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内经》在脉学上讲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通俗的讲这就是气候温度在人体脉管上的反应。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脉管扩张脉道宽阔,所以体会在指下的感觉就是脉搏比较洪大;冬天天气寒冷气温低,脉管收缩,指下的感觉就是脉搏缩在里面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沉;春天相对冬天而言,天气转暖,脉管开始舒张,随着气温的升高,脉管弛张度增大,指下的感觉像摸在弓弦上一样,这是因为弹性幅度变大的缘故;秋天相对夏天来讲,天气转凉气温逐渐降低,脉管是开始收缩的,因为脉管开始收缩,相对压力增大,指下感觉因为皮肤表层收缩,脉位相对向外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浮脉。这样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解释一年四季的脉象变化,会不会让人明白一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热胀冷缩的例子。

自清代喻嘉言提出“秋燥论”以来,中医界逐渐接受了这一理论。但秋天真的燥吗?我以为不然,喻师是江西人,江西临近湖南,所以气候上差别不是很大,春秋冬三季阴冷多雨,空气湿度大。试问这等天气与燥有什么关系呢?但我们在秋天确实会感觉到皮肤嘴唇干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因为秋天天气转凉,气温下降,血管皮肤开始收缩,以至于皮肤表层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水分濡养从而变得干燥。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很多人都有嘴唇干裂脱皮的现象。在北方居住的人更会感觉干燥异常。因为北方天气更冷,皮肤表层得到的水分更少。这并不是真的天气燥。那为什么感觉秋天干的明显一些呢?这是因为刚刚经历过夏天的血管皮肤舒张,表皮水分充足,人体皮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是想说,中医真的需要运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不能因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用一句“超前医学”或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话来搪塞,这样只能是自欺欺人。误会总是起于不够了解。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中医才能有希望。

2013-06-28 20:41:57  2494 浏览
全部评论
c****6 抢首赞
谢谢分享经验
2017-04-23 19:19:25·河北省 回复
h****n 抢首赞
说的有道理,学习学习。
2016-12-06 18:07:5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回复
x****1 抢首赞
天人合一才是大道!
2016-06-29 21:00:35·浙江省 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3
热门推荐
医生不愿收治“复杂病人”?
社区医院增设“延时门诊”,效果如何?
如何看待医院之间内卷?
聊一聊长期困扰医生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