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是**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眼睛是经络的集散地,与脏腑、经络、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卷七转引华佗云:“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近人彭静山氏即根据华佗的“看眼查病”,依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经多年临床研究,将眼球分为8个经区,将**位置定在上、下眼睑边缘2分许处,并根据脏腑名称划分归纳为13个眼针穴位,即“眶周眼针13穴”,从而建立了眼针疗法。**特定眼针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化瘀止痛、安神定志、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治疗多种疾病的效用。
(基本内容)
1.穴位的定位与主治
眼针的部位统称为8区13穴,见图29。
眼针穴位定位取穴时,须以瞳孔为中心划分象限,方能取穴准确,即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并延伸过目内、外毗,再经瞳孔中心作与该水平线相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将眼分为4个象限,然后再将每个象限划分成2个相等区(即以瞳孔为中点做“米”字型划分),将眼共分为8个相等区,此8个相等区即为8经区。左眼属阳,阳生于阴,左眼的8经区按顺时针序列进行;右眼属阴,阴生于阳,右眼的8经区按逆时针序列进行,但各区所代表的脏腑、经脉左右皆同。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7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1、2、4、6、7区为双穴,3、5、8区为单穴,这样分为8区13穴,其中三焦分布扩大到整个人体的内外,上焦是指膈肌以上,包括胸、背部及其内容脏器和颈、项、头面、上肢等;中焦指膈肌以下,脐水平以上,包括腰背部和上腹部及其内容脏器等;下焦指脐水平以下,包括腰骶部、小腹部、盆腔、髂、臀部、泌尿生殖系统及下肢等。每区所占的位置,以钟表比喻,用时针计算的60分钟,左眼顺行,1区由10时30分至12时;右眼逆行,1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类推。13穴的全称为“眼周眶区13穴”,是根据“看眼查病”经络分布的8个经区而定的,将全身的361个经穴的作用归纳为13个穴位,其位于眼眶外1周,眼眶边缘2分许。穴位名称依所属脏腑而定,每个穴位分别主治所代表的脏腑经络所发生的病证。
2.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循经取穴:循经取穴为最主要的方法,即根据病变脏腑经络,在其相关经区上取穴,如咳嗽、咳血,其病位在肺,眼部肺区络脉的颜色、形态均有改变,可取双侧眼的肺穴**治疗。
(2)看眼取穴:此法不论疾病种类、病变所在部位,只根据在眼部经区络脉变化最明显的部位取穴。如神经性头痛,常见于右眼上焦区和左眼肝胆区有明显血络变化,针之常获良效。
(3)三焦取穴:即按病位取穴,按三焦分布的部位对症取穴。如头面、上肢、胸部疾患取上焦区;上腹部、腰背部及其内在脏器病变取中焦区,腰骶部、小腹部、生殖系统和下肢病变取下焦区;中风偏瘫多取三焦区,尤其用上、下焦区,如伴高血压配肝区,失语配心区,二便失禁配肾区。
3.针具
眼针疗法一般采用直径0.32~0.28毫米×15毫米(30~32号,0.5寸)的毫针。
4.操作方法
(1)寻找**点:为提高疗效,应首先在所选“眼周眶区穴”内寻找敏感点,确定**部位。方法有:
①按压探穴法:用玻璃点眼棒或大头针顶部、三棱针柄等圆头器械在所选“眼周眶区穴”内,用轻、慢、均匀一致的压力寻找敏感点,当找到敏感点时,病人多有酸、麻、重、胀或发凉、发热、舒服、微痛等感觉。可挑选感觉最明显处稍加压力,使局部皮肤出现凹陷痕迹,即为**点。
②皮肤电阻测定法:已经络测定仪寻找反应点,探索导子按压时,仪表指针读数最高处即是。
③按经取穴法:如敏感点不易找出,可按选好经区**,以瞳孔为中心找准经区界线,在经区界线内沿皮直刺或横刺。
(2)**操作:嘱病人自然闭眼,先以左手拇、食指压住眼球,并绷紧皮肤,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在离眼眶边缘2分处轻轻刺入。有**反应点的,可以直刺1~2分,达骨膜即可,勿过深,但多按经区横刺或斜刺2~3分,由经区边缘进针,不可超越所刺经区,亦不需施用手法。得气患者多有酸麻、触电样或上下窜动、发热、发凉等感觉。如针后没有“得气”,可将针稍稍退出,重新调整方向刺入,如需补泻时,按照眼针经穴分布,顺序进针为补,逆行进针为泻。一般留针5~15分钟,出针时先以一手持消毒干棉球轻放于针穴上,另一手持针柄缓缓将针拔出,即刻以棉球稍加压力按压针孔约1~2分钟,以防出血。
(适用范围)
1.看眼查病
正常人球结膜上的脉络细而不明显,当发生疾病以后,可由络脉的形态、颜色的变化辨别疾病属经、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消长及寒热虚实,还可查知疾病的原发病经、是否传经等等。
(1)眼部络脉形态及主病;血络根部粗大为顽固性疾病;血络曲张或怒张为病情较重;血络延伸至另一经区,表示一经有病传入它经或一经有病其源在它经;血络分岔、交叉多为郁证的传变,或表示病势尚不稳定,处于变化之中;血络隆起多为六腑病证;血络模糊成小片状,多见于肝胆病证;血络垂露多为血瘀,若见于胃区则说明有虫积。
(2)眼部络脉颜色及主病:血络色鲜红多属实证,为新病;血络暗灰多为体内有陈旧性病灶;血络紫红多属热盛;血络紫黑多为新病转热;血络深绛多属重证;血络淡红主虚证或寒证;血络红黄相间示轻证;血络淡黄说明病情趋于好转。
2.适应病证
眼针疗法可用以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中风偏瘫、眩晕,以及神经性头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痛证的疗效更为显著。
(注意事项)
(1)**前的局部消毒要格外小心,切勿使消毒液进入眼中。
(2)眼针范围较小,**时不可超越所刺的经区。
(3)注意**的方向及深浅,以保护眼球,针后以手指摸眼眶,在针的里侧还可以摸到其边缘,让患者睁开眼,毫无痛苦,则可确保安全。
(4)**切忌碰伤眼睑,针左8区、右4区时,不宜过深,以防误伤内眦动脉。
(5)眼睑肥厚或眼睑上青色静脉很明显者,均不宜施行眼针。
中华眼针治疗中风半身遂立效!清眼见闻,和大家分享!
本人现在为大三学生,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学习,大一上学期爷爷突然中风,由于刚上大一没学专业课,只能干着急,听说眼针治疗中风很有一套,我就大着胆只上医院找了中华眼针传人田维柱教授.在其左右观看学习,看到很多推着轮椅近来的患者,扎完针后立即可以自行行走,而且不用人搀扶.在下把所扎穴区记录如下,资源共享一下,也希望喜欢针灸的同志能相互学习,{下焦(鼻梁向内眼角刺),肾(眶内刺)上焦(沿皮刺)}扎完扶患者起立,迈步,当患者迈出第一步后,你的治疗就成功了.如患者当心摔倒,叫家属在身旁即可,千万不能搀扶.这一步很重要!只要患者能走出这第一步,大多患者回很自觉的听医生活自己走的,因为无法行走的痛苦只有患者自己知道.回家给爷爷扎眼针,当扎到上焦区时,患手立即可以摸到健侧肩关节,原来患侧手只能摸到肘关节以下,立竿见影!亲戚都说我非常神哦! 注:眼针对中风的治疗早期见效很快,后期还需要配合其他针法及中西药治疗才是上上之策.但眼针这第一步,对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