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跟师笔记十三 读《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1

冯*全 楼主
+关注
本帖最后由 冯文全 于 2011-7-26 22:37 编辑

此读《阳布津行,咳止便畅》一文记:

原文:

咳嗽难医,尤其是久咳和反复咳嗽,这是古今医家共识。笔者在读清代医家黄元御所写的《四圣心源》时,注意到书中治疗咳嗽只有一证一方,原文是这样的:“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姜苓五味细辛汤: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细辛(三钱),五味(一钱,研)。煎大半杯,温服。其甚者,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喷嚏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一代大医黄元御为什么如此治咳?


体会:

这段文字,老师首先带我们与黄元御做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交流。黄元御治咳嗽用“姜苓五味细辛汤”,此亦是“比证立方之道”。

这段文字选自《四圣心源》杂病解上的咳嗽根结。

黄师的题目起得有意思,标题较“咳嗽根结”,顾名思义,此段文字道出了咳嗽的根结,所谓根结者,根本也。

如老师在段尾的一句设问,“一代大医黄元御为什么如此治咳”?

首先定位,咳嗽是哪儿的病变?

虽《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是在这里,黄师认为“咳嗽者,肺胃之病也”。

咳嗽因何而作?

黄师伸出右手往下一划,说“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这本是肺胃的自然秩序。一旦这个秩序被打破,那么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壅塞不下(注:黄师在这里反复提到“雾气”,精微入肺,化为雾气,洒陈于五脏六腑。正合“治上焦如雾,非轻不举”之说),故痰涎生,呼吸壅碍而咳嗽发作。

咳嗽,胃怎么就不降了呢?

还是让黄师自己来回答吧,说胃之所以不降,都是因为胃阳虚。脾生湿,胃化燥。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若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既然脾湿胜了胃燥,则气滞痰生自然为情理之事。此方中所以用茯苓、半夏、甘草之“根结”。

咳嗽之“饮”何来?

黄氏版的《素问。咳论》说“寒饮(包括寒食)入胃,从肺脉上达入肺则肺寒”。肺寒,此时若内外合邪,则为饮为咳。故老师引此段文字之首句便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嗽,必用干姜、细辛”,实际上还应该有五味子,虽然黄师在这里没说,但是他出的这张方子里有这味药。

说到这里,不仅多说一个话题。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夏天喝的“冰镇可乐”、“冰镇矿泉水”、“冰镇雪碧”等等的“冷饮”都会随着肺经而入肺,令人肺寒。若再与外寒内外合邪,则人咳嗽。此所以夏日小儿有咳嗽者,师用小青龙以通阳化饮之故。

尽管黄元御在这里写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但是细细的看这张方子,如果我们试图从脏腑辨证来解释的话,可以隐约感觉到这是治胃和肺的。

如果我们从病因辨证来理解的话,此方为治痰和饮的。即“胃家痰,肺家饮”!


原文:

读及清代医家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见有“本病无一定之方,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一句,恍然大悟。


体会: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中说“咳嗽症,方书最繁,反启人多疑之惑。其实不若虚实二症,实者,外感风寒而发;虚者,内伤精气而生也。总不离乎水饮。金匮以小青龙汤加减五方,大有意义。小柴胡汤自注云:‘咳嗽。去人参加干姜、五味子’。人多顺口读过,余于此悟透全书之旨,而得治咳嗽之秘钥”。

看来陈修园此处的“秘钥”就是老师在原文中提到的“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


原文:

此后,笔者在临床上惯用小青龙汤方治疗久咳和反复咳嗽,取效颇佳。


体会:

老师的这句话实实在在的从临床中得来。笔者亲见用此方应手而效者,不胜枚举。此处不必赘言。但这句话中的“久咳”和“反复咳嗽”却颇值得玩味。

多久的咳嗽算久咳?多久发作一次的咳嗽算反复咳嗽?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妨从老师书中提到的这则病案中寻找答案。

原文:“冯某,女,48岁,干部。2007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近1周来咳嗽较甚,呈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影响睡眠。痰粘不利,咽痒不舒,纳可,便秘,不喜饮水。近几年来每年冬季咳嗽缠绵”。患者的咳嗽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且冬季较为严重。这符合老师“久咳、冬咳为沉寒饮停的说法”。而反复咳嗽,指的是这个咳嗽呈“发作性、痉挛性咳嗽”。


原文:

本案中,咽痒为风邪残留,发作性、痉挛性咳也可佐证;久咳、夜咳、冬季咳为沉寒饮停,不喜饮水、脉沉弦也可佐证。因此治疗取用小青龙汤方祛风散寒,通阳化饮。痰粘不利非小青龙汤证表现,考虑有风邪、沉寒郁津化痰化热可能,故加用僵蚕、蝉衣、射干、浙贝母等清热化痰、散邪利咽之品。久咳不免耗散肺气,加之方中辛散之品群集,故白芍量大,且加白果,有敛肺保肺之义。寒去阳布津行,稍加润肠之品,便秘可解。阳气周身通达,头身温和,也属自然。


体会:

此处,老师将本案的辨证思维过程描述的详尽备至。

冬天的12月14日,正是寒冷的时候。

此病因肺家寒饮与外寒合邪而作。

辨证为小青龙汤证,但是典型的小青龙汤证的痰是稀白的,而此案中的痰是粘的。或许当有人辨证至此的时候,会心生困惑。能不能用小青龙?

答案是能。

饮邪郁滞日久,化热。蒸津为痰,黏腻不爽。这从理上可以说的通。

首方中辛温药中反佐辛凉之僵蚕、蝉衣、射干、浙贝。那么这个热的现象真的那么明显么?反复的读原案,发现其实热像并不明显。仅仅一个“痰粘不利”。可见老师对于病人症状描述的细微之处的把握和推理是非常细腻的。可以说是“明察秋毫”。


原文:

桂附地黄丸温补肾气,久服可缓壮一身之阳气,不失为阳气不足之体的善后良药。


体会:

此处恰恰体现了关于这种“过敏性咳嗽”治疗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而这种类似于过敏的体质,偏寒的较多一些。故用桂附地黄丸壮一身之阳气。

2011-07-26 22:36:41  12207 浏览
全部评论
李*红 抢首赞
崇拜高建忠老师,太需要作者这样的中医人才
2018-12-27 12:11:14·广东省 回复
隐**生 抢首赞
分析很透彻
2018-11-13 12:47:17·江苏省 回复
h****n 抢首赞
下载学习学习,十分感谢。
2016-12-06 18:31: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11
热门推荐
值班的经验教训,总结过吗?
勇于脱掉白大褂的医护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医学界有哪些特别牛但很低调的人?
医生的一天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