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野山参质量鉴定
荷*
楼主
+关注
人参因其形状酷似人形而得名,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人参按其生长状态的不同,分为“野山参”和“园参”,“野山参”是野生的人参,;“园参”则指人工栽培的人参。“园参”种植5~6年即可采收加工,而“山参”则需要生长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行。“山参”疗效优于“园参”,尤其在大补元气和复脉固脱方面,功效明显。“山参”长期以来由于采挖过多,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一些不法分子为谋私利,将一些拼接参、工艺参、园参充当“山参”消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野山参的质量鉴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野山参的地域分布:
野山参或称山参,分布于东经117~137度、北纬40~48度的各种类型山地。主要分布在中国长白山脉延伸地区、前苏联的远东沿海地区,朝鲜[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两江道地区也有少量蕴藏。我国是野山参的主产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均有分布。目前我国野山参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及其延伸地带的各县:新宾、桓仁、集安、通化、浑江、辉南、靖宇、抚松、长白、延吉、图们、珲春等地。
二、野山参的“五形”、“六体”:
与园参不同,野山参由于处于野生环境,且生长年限久长,故形成了独特的体形。野山参的形态有芦头、艼、体、纹、皮、腿、须、珍珠点所组成。目前,野山参的质量检验仍以形状经验鉴定为主,即从“五形”、“六体”来判断。“五形”指“皮、纹、芦、须、艼”;“六体”指“灵、笨、老、嫩、横、顺”。野山参的质量与生态和年份有关,纯野生、年份长者质量好;反之,人工影响多、生长年份短者则质量差,其外表特征可以从野山参的“五形”和“六体”方面反映出来。
1、“五形”
皮是指人参的外表皮。山参的皮一般呈黄白色至黄色,紧结细腻、平滑而有光泽。如果外皮粗糙而松泡,色泽黯淡,则说明质量差或不属于纯山参。
纹是指身体上的横向环纹。山参的纹细密而深,形成环状,集中分布于肩头部。如果纹少或无,则可能是年份短的缘故;如果纹粗糙或短浅而且遍布全身,则可能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移动之故,不属于纯山参。
芦是指人参根上部的根茎,包括芦头、芦碗两部分。芦头即为根茎。山参芦头细长,常见二节芦获三节芦,即集部为圆芦,上部为马牙芦或堆花芦(二节芦),或同时具备马牙芦和堆花芦,芦头一般长于主体,或粗短而挺直。卢碗是根茎上凹陷的茎痕,应该多而紧密。芦碗很多,表示生长年份长,一般一个芦碗可代表一年;芦碗排列紧密,表示是自然生长。如果芦头短、芦碗少则说明生长年份短。芦碗分布稀疏,则有可能是人工覆土之故。如果出现转芦,则可能是生长过程中被移动了。须是指人参侧根下部的须根。山参的须应少而长,清疏而不并拢,有韧性而不易折断,并且形成众多的珍珠疙瘩。如果须多而短,则表明生长年份短;须杂拢则可能是生长过程中被移动之故艼是指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山参的艼常为两头小中间粗的枣核状,一般应下垂而不上翘。如果是毛毛艼则说明年份短;如果艼上翘则可能被移动过2、“六体”
除了以上五形特征外,也用横灵体、顺笨体来描述山参主体的形状,用皮色老嫩来表达山参年份长短。山参应呈人字形,参体粗段,一般只有两条参腿,两腿自然分开,分叉角度大,参腿从上往下骤然缩小,形成所谓横灵体。如果参体呈圆柱形而顺长,参腿生于下部,参腿间分叉角度小,则是所谓顺笨体。一般认为横灵体质量好。山参皮色老说明生长年份长,皮色嫩说明生长年份短。这些都是六体的内容。
三、野山参的品系分类:
现在认为凡经长时间在野生条件下生长(无人工照顾),具有与园参截然不同的特殊性状特征及较好疗效的人参即为山参。由于其价高珍贵而出现各种商品,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野山参类
1、纯野山参:
即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参。纯山参的特点是:芦长碗密枣核艼,锦皮细纹皮条须,身短体灵二条腿。其特征如下:
体:多数为横灵体或疙瘩体,有的为菱角体,少见顺体,笨体极少见。芦与主根连接处凹陷较明显,俗称“端肩膀”。多为两条腿,少数为两条以上或一条腿,分裆处自然,无拧在一起者。
芦:芦长,端正直立,通常有3节芦(自上而下为马牙芦、堆花芦、圆芦3部分),亦有二节芦(上部为马牙芦,下部为竹节芦或线芦、圆芦),但竹节芦和线芦少见,不应有回脖芦,芦碗排列有序而紧密。
纹:紧皮细纹,皮老纹深,多为螺丝纹,仅生于肩膀头上,膀头以下少见。很少有断纹或跑纹至膀头以下者。
皮:黄褐或黄白色,皮紧而细腻,平滑而老气,有光泽,无粗皮。
须:细长,质坚韧,有弹性,俗称为“皮条须”或“筋条须”。须上有明显而饱满的珍珠疙瘩。分档处不并,水须、毛毛须极少,无扫帚须。
艼:多数为枣核宁(即不定根两头细,中间略粗),通常1~2枚,少有多于3枚以上者,多数宁为互生且下垂,少数旁伸,但无上翘者。毛毛宁,掐脖 极少。
2、山参艼变:
是指野山参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因某些特殊原因遭毁坏而烂掉, 继续生长发育而代替主根形成的 变参。但宁再大也不会有肩膀纹,且身位不正,芦头下部有一个“拉谷碴”(主根烂掉的残迹)。其特征为:
艼体:无主根。艼多为顺体,无笨体。肩部多细,圆膀头极少。多数1条腿,两条腿极少见。
芦:多偏斜不正,有时见有主根烂掉的根迹,上部有明显马牙芦,有时见堆花芦。
纹:通常肩部无纹或少纹,但年久者亦有横纹,纹粗而浅,多为断纹,螺丝纹及横纹到底者极少。
皮:似纯野山参,但较嫩。
须:似纯野山参。
3、籽海山参:
由人工撒山参籽或圆参籽在林海中,自然生长20年以上者。又名海货、籽货、窝老、海籽等。据说因日本占领东北时期曾在东北林海大量撤籽,且纯野山参日益减少,故现在市场流通的山参主流品种为籽海。其特征为:
体:多为横灵体,疙瘩体及顺体。灵活、美观者较多,但笨体极少。多为两条腿,短少,均匀,分裆灵活,少数为1条腿或多条腿,极少有拧并在一起的。
芦:芦头较长,多数为竹节芦和线芦,极少三节芦。
纹:多浮纹,不明显,也有的无纹,俗称“白胖小”。但生长年限较长的也可生出较好的纹,但常有跑纹,断纹。
皮:多黄白,细嫩,光滑,无粗皮。
须:须条较短,柔软细嫩,坚韧性差,清疏不乱,珍珠疙瘩不明显,分裆处不并。
艼:细长,有时长于主根,多数顺下,上翘及枣核艼均少。
4、山参捻子:
通常指老山参周围长出的十几株小山参,由老山参每年落籽而生,因生长年限短而多数幼嫩不值钱。
野山参主产于东北地区,但近年亦有自俄罗斯流入者,多皮纹不佳。
2007-02-10 12:25:58 648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