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64、务农
【发病原因】反复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3年,加重4天
【临床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轻型)
【治疗方案】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出院
【病案重点】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反复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3年,加重4天。
患者自述于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痛,间断发作,以脐周为主,按压后无明显缓解,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约4-5次,解黏液脓血便,量不多,在外院住院治疗,行肠镜检查诊断为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未规律治疗。出院后病情仍有反复,4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进食时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液体,间有嗳气,无反酸,无畏寒、发热,在家未予处理,为求系统检查和诊治,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收住我科。本次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差,小便通畅,近期体重有所下降(未监测)。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无;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传染病史:无;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祥。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T: 36.6℃,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5/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急性病容,步态正常,体查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瘀点瘀斑,皮肤弹性减退。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形态大小正常,无压痛及肿块。眼睑无水肿,睑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无混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无凸出及凹陷。耳鼻无流脓,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煽动,鼻旁窦无压痛。口腔无气味,唾液分泌正常,口唇无发绀,舌苔及舌乳头正常,无震颤。咽不红,无充血及分泌物,扁桃体不大,无充血及分泌物。腮腺正常。颈软,双侧颈静脉无充盈,颈静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胸壁无静脉形,胸壁无压痛,无皮下捻发感,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自如,呼吸20次/分,节律正常。呼吸运动度正常,语颤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内侧约0.5厘米处,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可,无附加音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剑突下及脐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无水波感,肝脾肋下未及,胆囊未触及,Murphy's征阴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无叩痛。膀胱无充盈。肠鸣音正常,约5次/分,调不高,无震水音及血管杂音。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尚可,双下肢无水肿。肱二、三头肌反射正常,双膝腱反射正常,克氏、布氏、巴氏征阴性。
肛门指检:肛管张力增高,直肠前壁距肛缘4cm处可触及一质软肿物(直径约1.5cm),表面光滑,指套染血(淡红色)。
电解质:钾 3.42mmol/L ;肝功能:总蛋白 88.9g/L ,白蛋白 30.90g/L ,谷酰转肽酶 74.33IU/L ,球蛋白 58.00g/L ,白球比 0.53 ;肾功能:尿酸 521mol/L ,血糖 6.17mmol/L ;血脂:高密度胆固醇 0.65mmol/L ,载脂蛋白-A1 0.88g/L ,血清2-微球蛋白 4.63mg/L ,胱抑素C 1.74mg/L 。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16.9Sec ,活动度 53.29% ,国际标准化比值 1.39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40.4Sec。血型A型,Rh(D)阳性。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1、反复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3年,加重4天。
2、肛门指检:肛管张力增高,直肠前壁距肛缘4cm处可触及一质软肿物(直径约1.5cm),表面光滑,指套染血(淡红色)。
1、肛管癌:病理无癌细胞,溃疡边缘整齐(非浸润性生长)。 2、溃疡性结肠炎:肠镜示病变局限于直肠前壁(非弥漫性),病理无隐窝脓肿。 3、放射性直肠炎:无盆腔放疗史。
该患者在入院前我们是建议保守治疗: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每日蔬菜500g)、每日饮水2000ml,药物治疗:口服乳果糖(软化粪便)+ 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黏膜), 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训练盆底肌协调性(改善排便时矛盾性收缩)。
效果:症状稍缓解,黏液血便减少(但仍需长期维持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本次入院第三天在腰麻下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扩肛后置入PPH吻合器, 切除齿线上方2-3cm黏膜及黏膜下层(消除黏膜内套叠), 创面缝合后凡士林纱布填塞。术后禁食6小时后流质饮食,予以预防性抗生素(头孢呋辛钠)静滴24小时,肛门护理(每日坐浴2次),继续通便治疗(口服乳果糖维持)。术后1周病情平稳出院。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轻型)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IRDS)是直肠前壁或肛管上方出现的慢性溃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机制相关:① 直肠排空障碍(如便秘、直肠前突)导致黏膜脱垂,摩擦损伤直肠黏膜;② 长期腹压增高(如久坐、分娩)使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最终形成溃疡;③ 局部缺血(黏膜脱垂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加重组织损伤。本例患者长期便秘、久坐及分娩史(会阴撕裂)导致直肠前突及黏膜内套叠,黏膜反复脱垂摩擦形成溃疡。
本例诊断难点在于:①症状易与肛裂、痔疮混淆(均表现为肛门疼痛及排便困难);②需排除感染性(如结核、真菌)及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诊断流程应为:①详细询问排便习惯及伴随症状(排便困难+肛门疼痛+黏液便);②肛门指检及肛门镜发现直肠前壁溃疡;③排粪造影明确解剖异常(直肠前突、黏膜脱垂);④病理活检排除肿瘤及特异性炎症。需注意:约30%-40%的IRDS患者术前误诊为肛裂或痔疮,延误治疗时机。
本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干预"的分阶段方案: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核心是改善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及盆底肌功能(凯格尔运动),药物(乳果糖软化粪便、太宁栓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合并解剖异常(如直肠前突、黏膜内套叠)的患者。PPH联合直肠前壁修补术可同时解决直肠黏膜脱垂及前突问题,降低溃疡复发率(本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 长期管理:需持续调整饮食及排便习惯,避免复发(约20%-30%的患者术后因不良生活习惯复发)。
预后与长期管理 IRDS的5年复发率约20%-30%(与是否纠正解剖异常及排便习惯相关)。本例患者需长期随访:①每6个月复查肛门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②排粪造影(评估直肠前突及黏膜脱垂是否复发);③症状监测(排便困难、肛门疼痛)。需警惕复发表现:排便间隔延长、肛门坠胀感再现。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