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72、务农
【发病原因】肛缘肿物隆起伴疼痛十余天
【临床诊断】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T2N0M0,Ⅱ期)
【治疗方案】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APR)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出院
【病案重点】肛管直肠区域恶性黑色素瘤
肛缘肿物隆起伴疼痛十余天。
患者诉十余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肛缘有一小肿物隆起,约花生米大小,触之质韧有弹性,疼痛不适,当时未诊治,仅予以马应龙痔疮膏涂抹治疗,不仅无好转,随时间推移,肿物愈发增大,且疼痛逐步加重,近两天尤其疼痛,且大便时便纸上可见鲜红色血迹,为求彻底根治,遂于今日前来我院就诊,门诊经相关检查后拟肛门肿物收住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大便日一次,便质中,排出顺畅,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无;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不祥。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T: 36.3℃,P: 65次/分,R: 20次/分,BP: 13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正常面容,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明显出血,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左右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胸部无压痛,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触无震颤,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直肠肛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3、9点位外痔隆起,约3*2cm大小,表面皮肤潮红,触之质韧圆滑有弹性,疼痛明显。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右前方可触及一质韧肿物,可移动,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粘膜隆起,表面充血、糜烂;11点位可见一猪齿状肛乳头肥大,质韧,呈灰白色,表面光滑。
血型检查检验报告:A型 阳性;血常规:白细胞2.97*10^9/L ,中性粒细胞数1.29*10^9/L ,中性细胞比率43.600% ,淋巴细胞比率42.700% ;肝肾功能:总蛋白64.0g/L ,球蛋白19.66g/L ,总胆红素21.7μmol/L ,间接胆红素15.0mol/L,肌酐102.80 mol/L ,尿酸456 mol/L 。凝血全套、输血前四项、血糖、大便常规+隐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辅助检查:普放检查报告:检查结果:胸部摄片未见异常。
彩超检查报告:部位:肝胆胰脾肾检查结果:双肾多发小结石。
肛门肿物
1)肛缘肿物隆起伴疼痛十余天。
2)(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3、9点位肿物隆起,约3*2cm大小,表面皮肤潮红,触之质韧圆滑有弹性,疼痛明显。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右前方可触及一质韧肿物,可移动,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粘膜隆起,表面充血、糜烂;11点位可见一猪齿状肛乳头肥大,质韧,呈灰白色,表面光滑。
1、肛管癌(非黑色素瘤):病理免疫组化不支持鳞癌或腺癌(如p63、CK7/20阴性)。
2、黑色素痣恶变:黑色素痣恶变多为良性痣基础上快速增大、色素不均,本例无良性痣病史,且侵犯深度达黏膜下层。
3、肛周基底细胞癌:病理免疫组化不支持(如Ber-EP4阴性),故不支持。
患者入院后相关辅助检查,行肠道准备后,无明显手术禁忌。入院第三天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APR):腹部切口进腹,游离直肠至盆底,切除直肠及肛管(包括肿瘤),会阴部切口,切除肛周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距肿瘤边缘 2cm),乙状结肠造口(永久性),冲洗腹腔及会阴部后放置引流管2根(盆腔及会阴)。术后禁食6小时后肠外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 72小时。造口护理(每日清洁、更换造口袋)。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7天,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术后10天病情平稳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无复发,造口功能正常。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T2N0M0,Ⅱ期)
肛管直肠区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比较少见。该病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发病早期就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如肝脏、肺等处)。因此,这种病一旦发现并确诊,如果有手术机会,都需根治性切除。 对于这个患者,我们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无明显远处转移证据。因此,根治性手术就成了最佳治疗方案。
至于手术方案的选择,我们选择了APR(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该手术方式是标准术式(切除范围包括肛管、直肠及周围皮肤,确保切缘阴性)。术后常规抗感染,补液,创面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根据大体标本的病检结果,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可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生存期(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40%-50%)。
本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随访,长期需避免诱因(如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如果发现异常检查结果,需要及时就诊。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