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混合痔合并血栓性外痔患者治疗

发布人:

谢宁主治医师

已发布28篇病例|已获43065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56、务农

【发病原因】间歇性便血、疼痛伴肛内肿物脱出

【临床诊断】1.混合痔 2.出血性内痔 3.血栓性外痔

【治疗方案】在腰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血栓性外痔切除术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出院

【病案重点】混合痔

【病案介绍】

主诉

间歇性便血、疼痛伴肛内肿物脱出十余年,再发2月余。

现病史

患者诉大约在十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时出血,血不与大便相溶,多表现为便时鲜血呈细线状喷射,无凝块,无果冻样便,伴有便时肛内肿物脱出不适,便后能自行回纳,偶感肛门疼痛不适,因发作不频繁,且予以止痛药肛塞及药膏涂抹后可好转,未曾系统治疗。随时间推移,便时出血转呈滴水状,但发作频率增多,肛内肿物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需清洗干净后再行用手回托至肛内,加之近两个月疼痛加剧,予以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后效果不明显,为求彻底根治,遂于今日前来我院就诊,门诊经相关检查后拟“血栓性外痔、混合痔”收住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大便日一次,便质中,排出顺畅,无便秘及里急后重,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无;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传染病史:无;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近期未感染新冠。预防接种史:不祥。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个人史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查体

T: 36.2℃,P: 60次/分,R: 20次/分,BP: 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正常面容,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明显出血,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左右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胸部无压痛,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触无震颤,叩诊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直肠肛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专科情况:(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3、9点位外痔隆起,皮下有暗紫色血栓形成,触之质韧圆滑有弹性,疼痛明显。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1-3点、7-9点位内痔粘膜隆起,表面充血、糜烂,未见明显出血点,相应点位皮肤粘膜相连。

辅助检查

血型检查检验报告:O型 阳性;血常规:白细胞2.68*10^9/L↓,中性粒细胞数1.32*10^9/L↓,中性细胞比率49.400%↓,淋巴细胞比率40.600%↑。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质、血糖、尿常规检查正常。辅助检查:普放检查报告:检查结果:两肺心膈目前未见明显异常,随访。彩超检查报告:部位:肝胆胰脾肾检查结果:肝囊肿;右肾囊肿。心脏药物负荷试验阴性。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混合痔   2.出血性内痔   3.血栓性外痔

诊断依据

1)间歇性便血、疼痛伴肛内肿物脱出十余年,再发2月余。2)(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3、9点位外痔隆起,皮下有暗紫色血栓形成,触之质韧圆滑有弹性,疼痛明显。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1-3点、7-9点位内痔粘膜隆起,表面充血、糜烂,未见明显出血点,相应点位皮肤粘膜相连。

鉴别诊断

1、肛裂:无肛门周期性剧痛(便后持续疼痛而非撕裂样痛),肛镜未见肛管裂口,故不支持。 2、直肠息肉脱出肿物质软、表面光滑(非黏膜隆起),便血为鲜红色(非黏液血便),肠镜未见息肉,故不支持。 3、直肠脱垂脱出物为环状黏膜皱襞(非肿物),无肛门坠胀感,故不支持。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先保守治疗缓解症状: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每日蔬菜≥500g)、每日饮水2000ml。药物治疗: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 外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止血消肿)。坐浴:温盐水(40℃)坐浴,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入院第5天在腰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血栓性外痔切除术,术中切开肛缘血栓性外痔表面皮肤,剥离血栓(暗紫色血块约2cm×1.5cm),缝合创面,冲洗切口后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后禁食6小时后流质饮食,预防性抗生素(头孢呋辛钠)静滴×24小时,坐浴(每日2次)+ 外用痔疮膏(促进创面愈合),术后10天病情平稳出院。

诊断结果

1.混合痔  2.出血性内痔    3.血栓性外痔

【分析总结】

混合痔是我国常见病。其主要病因可能是长期辛辣饮食、久坐,排便费力导致痔静脉丛淤血扩张,从而引发内痔(黏膜隆起、出血)和外痔(血栓形成)。很多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能缓解症状,少部分病人需要手术干预。 这个患者的临床症状重,长期便血,营养状态欠佳,保守治疗效果不好。

因此,我们选择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我们选择的是PPH(环形切除黏膜,悬吊脱垂内痔)联合血栓性外痔切除(直接去除血栓病灶)。这种手术能最大可能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术后常规进行预防感染+坐浴+饮食调整(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后无出血,排便困难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 本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肛门狭窄、失禁等并发症。                  建议此类患者长期需避免诱因(辛辣饮食、久坐、排便用力),定期复查(术后1年左右)。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