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中年女性大便习惯改变,竟是直肠前突合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发布人:

谢宁主治医师

已发布28篇病例|已获43088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41、职工

【发病原因】无明显诱因发现大便时出血,血不与大便相溶

【临床诊断】1、直肠前突(Ⅲ度) 2、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治疗方案】行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盆底肌生物反馈强化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出院

【病案重点】直肠前突导致粪便滞留于前突腔内,盆底失弛缓进一步加重排空障碍

【病案介绍】

主诉

大便习惯改变1年,肛门坠胀半年余。

现病史

患者诉大约在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大便时出血,血不与大便相溶,多表现为大便时滴血,色鲜红,无凝块,无果冻样便,无疼痛及肛内肿物脱出,无便秘及里急后重。近半年来因患者注意保养,基本未见出血,但出现了肛门坠胀不适等症状,表现为便时排便不畅,或便后仍感便意明显,蹲厕却无大便继续排出,为求彻底根治,遂于今日前来我院就诊,门诊经相关检查后拟排便不适查因收住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大便日一次,便质中,排出不畅,便后肛门坠胀,蹲厕10-20分钟,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无;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传染病史:无;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近期未感染新冠。预防接种史:不祥。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个人史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查体

T: 36.8℃,P: 68次/分,R: 20次/分,BP: 122/7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正常面容,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明显出血,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左右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胸部无压痛,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触无震颤,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直肠肛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肛门查体(截石位):肛门指检:肛管张力增高,直肠前壁向前突出(距肛缘4-5cm),可触及明显凹陷(前突深度约3cm)。

辅助检查

血型检查检验报告:O型 阳性;血常规:大血小板细胞数29.0*10^9/L;血糖:葡萄糖6.12mmol/L(餐后随机)。尿常规、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输血前四项检查正常。辅助检查:普放检查报告:部位:胸部正位片检查结果:胸部摄片未见异常;彩超检查报告:部位:肝胆胰脾肾检查结果: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排便不适查因:直肠前突合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诊断依据

1、大便习惯改变1年,肛门坠胀半年余。 

2、肛门查体(截石位):肛门指检:肛管张力增高,直肠前壁向前突出(距肛缘4-5cm),可触及明显凹陷(前突深度约3cm)。

鉴别诊断

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排粪造影未提示结肠传输延迟(钡剂24小时排出80%),肛管直肠测压正常,故不支持。 

2、肛裂伴出口梗阻:无肛门疼痛、便血,肛管指检无肛裂溃疡,故不支持。 

3、直肠内套叠:排粪造影未显示直肠黏膜内套叠征象,故不支持。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每日蔬菜500g)、每日饮水2000ml,药物治疗:口服乳果糖(软化粪便)+ 外用开塞露(辅助排便)。症状稍缓解,但仍需手法辅助排便(疗效不满意)。入院一周后行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盆底肌生物反馈强化治疗:阴道后壁切开暴露直肠前壁,切除前突囊袋(深度约3cm),分层缝合肛提肌及阴道黏膜。术后继续生物反馈治疗(每周3次,持续3个月),强化盆底肌协调性。予以预防性抗生素(头孢呋辛钠)静滴24小时, 肛门护理(每日坐浴2次)术后2周,肛门坠胀感消失,病情好转出院。

诊断结果

1、直肠前突(Ⅲ度) 2、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分析总结】

这类患者临床不多见。该病主要是由于直肠前突导致粪便滞留于前突腔内,盆底失弛缓进一步加重排空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所导致的。 针对这个患者,我们之前经过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综合考虑,和患者积极沟通后,同意并且要求手术治疗。

因此,经过治疗组详细讨论之后,我们选择了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直接修复前突囊袋)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改善盆底肌功能)的方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建议术后继续生物反馈治疗需持续3-6个月(巩固疗效)。 

该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症状显著改善(5年复发率约20%-30%)。出院后的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建议长期仍需长期需避免诱因(长期用力排便、慢性咳嗽)。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