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阑尾切除术后回盲部高密度影1例

发布人:

阚文军主任医师

已发布240篇病例|已获1315848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55、农民

【发病原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年加重1天

【临床诊断】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2、局限性腹膜炎 ; ​3、子宫腺肌症。

【治疗方案】全麻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治疗结果】术后8天顺利出院

【病案重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残端感染

【病案介绍】

主诉

反复右下腹疼痛1年加重1天。

现病史

患者诉缘于1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钝痛,无发冷、发热,无腹泻,于当地诊断为“阑尾炎”,输液治疗后好转(药名及剂量不详)。1年来腹痛反复发作数次,药物治疗后好转。1天前疼痛再次发作,疼痛固定,不向腰背部、会阴部放射,无发冷、发热,无心慌、气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今为求手术治疗而来我院,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收入院。

既往史

一般健康状况:子宫腺肌症病史3年,慢性阑尾炎病史1年。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不详。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查体

T: 36.2℃,P: 76次/分,R: 20次/分,BP: 130/76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正常,自主体位,急性面容,表情痛苦,查体合作。皮肤:色泽正常,弹性略差,无皮疹,无出血,无蜘蛛痣,无水肿,毛发分布正常,无疤痕,无溃疡。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形状:正常,眼无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鼻外形完整,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双侧一致,无胸膜摩擦感(右),无胸膜摩擦感(左)。

叩诊: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摩擦音。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置:第5肋间隙左侧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诊:心尖搏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对称,余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肛门无异常。脊柱正常,四肢(正常),活动自如。神经系统: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肱三头肌反射存在,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未见异常,克氏(Kernig征)征阴性,布氏(Brudzinski征)征阴性,巴氏(Babinski征)阴性。  

专科情况: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略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闭孔肌试验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门诊B超提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包块,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局限性腹膜炎3、子宫腺肌症。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发作。 

2.患者诉缘于1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无发冷、发热,无腹泻,当时以“阑尾炎”诊治后好转。1年来腹痛反复发作数次,抗炎药物治疗后好转。1天前疼痛再次发作,疼痛固定,不向腰背部、会阴部放射,无发冷、发热,无心慌、气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今为求手术治疗而来我院,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收入院。 

3.查体: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略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闭孔肌试验阴性,肠鸣音正常。 

4.辅助检查:B超提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包块,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5.既往史:1子宫腺肌症病史3年,慢性阑尾炎病史1年。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胸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可明确诊断。 

2、右侧输尿管结石:多呈突然发生的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或仅有沿右侧输尿管径路的轻度深压痛。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B超检查或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呈现结石阴影。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局限性腹膜炎3、子宫腺肌症。予外科疾病入院护理常规,I级护理,禁食水,积极术前准备,于全麻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麻醉成功后平卧手术台,术区皮肤碘酒,酒精,碘伏消毒后铺无菌巾,头低足高,向左侧倾斜15°。于脐上横行切长约1.0cm切口,巾钳牵拉提起两端,气腹针穿刺入腹。接通气腹机,形成气腹。从切口处穿入10mm戳卡,植入腹腔镜,腹腔镜明视下反麦氏点处切开皮肤长约1.0cm,并置入10mm戳卡,麦氏点横行小切口置入5mm戳卡。探查腹腔大网膜与侧腹壁粘连,阑尾与周围粘连,沿结肠带找到阑尾,阑尾长7.0cm,直径0.8cm,表面充血,水肿,术中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伴局限性腹膜炎,决定行阑尾切除术。阑尾钳提起牵拉阑尾,双极电凝由尖端逐段电凝离段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分离根部系膜及阑尾动脉,双极电凝离断阑尾动脉,双极电凝离段近阑尾部分,充分暴露阑尾根部,距阑尾根部0.5cm处Hem-o-lok夹夹闭阑尾根部,并用四号丝线结扎,离段阑尾,于操作孔取出标本,双极电凝烧灼阑尾残端。彻底检查无渗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退出器械,放净CO2气体,逐个缝合切口。手术顺利,安返病房。考虑大肠杆菌及混合菌感染,术后予苯唑西林钠、奥硝唑抗感染,并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后第4天患者诉右下腹疼痛,体温增高达38.2℃,无寒战,复查CT示:右下腹回盲部可见高密度影,膀胱内尿液充盈欠佳,内未见阳性结石。子宫增大,内膜略厚,子宫肌层内密度尚均匀。右侧附件区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左侧附件未见异常改变。肠系膜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部分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影。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盆腔可见液体密度影,考虑阑尾切除术后,残端炎性病变,停用苯唑西林钠,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奥硝唑继续抗感染治疗,3天后疼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术后8天顺利出院,嘱1周后复查。

诊断结果

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2、局限性腹膜炎

3、子宫腺肌症。

【分析总结】

患者主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年加重1天入院。入院查体: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略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闭孔肌试验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B超提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包块,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X线提示:双肺纹理增多;腹部立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局限性腹膜炎3、子宫腺肌症。入院后急症手术,术中证实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予苯唑西林钠联合奥硝唑静点抗大肠杆菌、厌氧菌治疗,雷尼替丁抑酸护胃治疗,维生素C、B6及氯化钾静点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诉右下腹疼痛,体温增高达38.2℃,无寒战,考虑阑尾切除术后,残端炎性病变,停用苯唑西林钠,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奥硝唑继续抗感染治疗,3天后疼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阑尾残端局部损伤优于传统手术,部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3天即可出院.

本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残端感染,更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提示术后应遵循自然病程恢复时间,不应微创手术而放松警惕,以免延误病情,出现意想不到并发症。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