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56、农民
【发病原因】无明确诱因出现黑便,大便次数增多
【临床诊断】1、直肠腺癌, 2、上消化道出血 3、2型糖尿病 4、子宫全切术后 5、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
【治疗方案】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
【治疗结果】术后8天顺利出院
【病案重点】直肠腺癌
间断黑便10天。
患者及家属诉缘于10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黑便,大便次数增多,3-5次/日,每次量不多,数十毫升左右,无腹痛,无黏液脓性便,无鲜血便,胃部略不适,伴返酸、嗳气,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无心慌、气短,无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发病后未经处理,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一般健康状况:糖尿病史10余年,眼底出血病史,现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降糖治疗,脑梗死病史6年。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传染病史:结核性胸膜炎病史10年。预防接种史:不详。外伤史:无;手术史:13年前曾行右侧宫外孕手术;12年前患者曾患有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T: 36.3℃,P: 88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正常,慢性面容,表情痛苦,查体合作。皮肤:色泽正常,弹性略差,无皮疹,无出血,无蜘蛛痣,无水肿,毛发分布正常,无疤痕,无溃疡。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形状:正常,眼无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鼻外形完整,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双侧一致,无胸膜摩擦感(右),无胸膜摩擦感(左)。叩诊: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摩擦音。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置:第5肋间隙左侧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诊:心尖搏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对称,余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肛门无异常。脊柱正常,四肢(正常),活动自如。神经系统: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肱三头肌反射存在,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未见异常,克氏(Kernig征)征阴性,布氏(Brudzinski征)征阴性,巴氏(Babinski征)阴性。 专科情况: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逆蠕动波,下腹正中可见长约15cm手术瘢痕,腹肌软,上腹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麦氏点无压痛,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血管杂音。
门诊B超提示:B超提示:脂肪肝;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子宫次全切术后;宫颈纳囊;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T提示:1.双肺纹理增多,左肺下叶条索及微结节;2.主动脉壁钙化;3.右侧肾上腺类圆形低密度,腺瘤?
1、上消化道出血2、2型糖尿病3、子宫全切术后4、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发作。 2. 患者及家属诉缘于10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黑便,大便次数增多,胃部略不适,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无心慌、气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发病后未经处理,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3.查体: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逆蠕动波,下腹正中可见长约15cm手术瘢痕,腹肌软,上腹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麦氏点无压痛,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血管杂音。 4.辅助检查:B超提示:脂肪肝;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子宫次全切术后;宫颈纳囊;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T提示:1.双肺纹理增多,左肺下叶条索及微结节;2.主动脉壁钙化;3.右侧肾上腺类圆形低密度,腺瘤? 5.既往史:糖尿病史10余年,脑梗死病史6年。13年前曾行右侧宫外孕手术;12年前患者曾患有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1、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反酸、嗳气,柏油便。体征除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胆道出血:多呈右上腹剧烈绞痛,寒战、高热、黄疸,查体右上腹压痛,可有反跳痛,极少患者可出现肌紧张,腹部B超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2型糖尿病3、子宫全切术后4、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
予外科I级护理,流食,上腹不适,考虑大肠杆菌感染给予氯唑西林钠静点抗炎治疗,泮托拉唑钠静点抑酸护胃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
2天后黑便消失,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检查示:距肛缘12cm直肠突起性肿物,病理回报示: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补充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积极术前准备,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于手术台上,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取左下腹旁正中切口,长1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腱膜,分离腹直肌,提起腹膜并切开,探查腹腔。肝脏、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未及异常,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未及肿大淋巴结。于直肠距腹膜反折以上可及约7.0cm*6.0cm肠管内肿物,侵及浆膜层,肠管与周围无粘连,周围无明显浸润生长。用湿盐水纱布将小肠推向上腹部,充分显露手术野,提起乙状结肠、拉向右侧,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的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凹陷。
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右叶,向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汇合。钳夹、切断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起始处,残端双重结扎。分离乙状结肠、直肠系膜根部与腹后壁之间组织,钳夹、切断双侧侧韧带,残端双重结扎,于拟切断直肠处钳夹切断肠管。直肠远端距肿物5cm处以直线型吻合器切断并闭合肠管,碘伏消毒液消毒残端,肿物近端距肿物5cm处以无损伤长钳夹闭肠管,切除肿物及肠管,残端碘伏消毒液消毒,近端乙状结肠处荷包缝合并放入抵钉座,结扎固定,肛门及直肠碘伏消毒液充分消毒,扩肛至三指,吻合器体端由肛门置入,行乙状结肠直肠吻合,见吻合口完好,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冲洗骶前,放置盆腔引流。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50ml。
术后予外科Ⅰ级护理,禁食水,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持续胃肠减压,切口处置腹带,留置导尿,考虑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予头孢曲松钠静点抗感染治疗,盐酸雷尼替丁静点抑酸护胃治疗,补液治疗,进食后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回报:直肠腺癌(中低度分化)。术后8天顺利出院,嘱1周后复查。
1、直肠腺癌,
2、上消化道出血
3、2型糖尿病
4、子宫全切术后
5、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
患者主因间断黑便10天入院。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逆蠕动波,下腹正中可见长约15cm手术瘢痕,腹肌软,上腹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麦氏点无压痛,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血管杂音。辅助检查:B超提示:脂肪肝;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检查示:距肛缘12cm直肠突起性肿物,病理回报示: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既往子宫次全切术后;糖尿病史10余年,脑梗死病史6年。13年前曾行右侧宫外孕手术;12年前患者曾患有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诊断:1、直肠肿物,2、上消化道出血3、2型糖尿病4、子宫全切术后5、右肾上腺区实性结节。完善各项检查,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予头孢曲松钠静点抗大肠杆菌治疗,雷尼替丁抑酸护胃治疗,维生素C、B6及氯化钾静点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病理回报示:直肠腺癌(中低度分化)。本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未予腹腔镜手术,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禁忌症包括:肿瘤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腹部粘连严重,重度肥胖,结直肠癌的急症手术和心肺功能不良者。
本例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病史10年,13年前曾行右侧宫外孕手术;12年前患者曾患有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可能存在严重粘连,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症,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肠镜病理回报示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示直肠腺癌(中低度分化),系由于肠镜取材不完全导致,需要引起同行注意,对于高度可疑患者,必要时与肠镜医师充分沟通,联合取材,避免漏诊。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