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81、务农
【发病原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周,加重伴高热、黄疸
【临床诊断】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2. 胆总管结石 3.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治疗方案】ERCP+EST+取石术
【治疗结果】肝功能恢复平稳出院
【病案重点】胆囊结石脱落至胆总管,嵌顿于下段导致胆汁引流受阻,继发细菌感染
反复右上腹疼痛1周,加重伴高热、黄疸2天
患者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口服消炎利胆片无效。2天前腹痛加重,伴寒战、高热(最高体温39.5℃),无咳嗽、咳痰。伴有尿色加深如浓茶,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为求诊治入我院急诊,在急诊完善腹部CT检查,其结果示CT检查报告:检查结果: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考虑:胆总管末端结石可能,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后复查。考虑:膀胱憩室伴结石可能。前列腺增生钙化。腹部肠管积气及小液气平,请结合临床。急诊拟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近来精神、睡眠、食纳可,二便未见异常。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不详。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T: 38.2℃,P: 106次/分,R: 22次/分,BP: 90/6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正常,自主体位,正常面容,表情自如,查体合作。皮肤:色泽正常,弹性正常,温度正常,无皮疹,无出血,无蜘蛛痣,无水肿,毛发分布正常,无疤痕,无溃疡。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形状:正常,眼无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正常,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无化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右),无胸膜摩擦感(左)。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音,无 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摩擦音。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置:第5肋间隙左侧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诊:心尖搏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6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见专科检查。外生殖器、肛门无异常。脊柱正常、四肢(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肱三头肌反射存在,膝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提睾反射:未见异常,克氏(Kernig征)征阴性,布氏(Brudzinski征)征阴性,巴氏(Babinski征)阴性。 专科情况:腹部稍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剑突下压痛伴反跳痛,尤以左上腹明显,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叩诊呈鼓音,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约2-3次/分。
临检检验报告:白细胞10.63*10^9/L,中性粒细胞数10.03*10^9/L,中性细胞比率94.400%生化检验报告:白介素6:5000.00pg/ml;生化检验报告:谷丙转氨酶404.50IU/L,谷草转氨酶805.70IU/L,总胆汁酸38.5mol/L,总胆红素37.5mol/L,直接胆红素21.11 mol/L ,间接胆红素16.4mol/L,肌酐104.80mol/L,尿酸531mol/L。
CT检查报告:检查结果: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考虑:胆总管末端结石可能,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后复查。考虑:膀胱憩室伴结石可能。前列腺增生钙化。腹部肠管积气及小液气平,请结合临床。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1、反复右上腹疼痛1周,加重伴高热、黄疸2天。2、专科情况:腹部稍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剑突下压痛伴反跳痛,尤以左上腹明显,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叩诊呈鼓音,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约2-3次/分。
CT检查报告:检查结果: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考虑:胆总管末端结石可能,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后复查。考虑:膀胱憩室伴结石可能。前列腺增生钙化。腹部肠管积气及小液气平,请结合临床。
1. 急性胆囊炎:单纯胆囊炎无黄疸及胆管扩张,本例TBIL显著升高、MRCP示胆总管结石,故不支持。
2. 胆源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正常(未提及异常),腹部超声未见胰腺水肿,MRCP无胰管扩张,故不支持。
3. 肝脓肿:无肝区局限性压痛、超声未发现肝内液性暗区,故不支持。
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复方氯化钠液500ml/h)纠正休克,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解痉止痛(山莨菪碱10毫克肌注)、禁食水、胃肠减压。第二天急诊ERCP+EST+取石术,术后继续抗感染(头孢哌酮+甲硝唑)、补液,监测生命体征及肝功能。
ERCP术后第3天复查TBIL降至80mol/L,腹痛缓解,体温正常。1周后,体温正常,肝功能恢复平稳出院,建议2月后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
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2. 胆总管结石 3.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