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41岁、务农
【发病原因】双乳肿物
【临床诊断】1、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2、右侧乳腺腺病
【治疗方案】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治疗结果】效果良好
【病案重点】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发现双乳肿物10年余。
患者自诉约10余年前无意发现双侧乳腺各有一肿块,自觉约小红枣核大小,无明显疼痛,无局部红肿及破溃,无畏寒发热,咳嗽等不适。
起病后,未予特殊处理。现患者门诊体检查双侧乳腺B超提示彩超检查报告:乳腺左乳低回声结节考虑BI-RADS4a类,右乳低回声结节考虑BI-RADS3类,双侧腋下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遂以“乳腺肿物”收住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通畅,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疾病史:无。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不详。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T: 36.4℃,P: 74次/分,R: 20次/分,BP: 124/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正常,自主体位,正常面容,表情自如,查体合作。皮肤:色泽正常,弹性正常,温度正常,无皮疹,无出血,无蜘蛛痣,无水肿,毛发分布正常,无疤痕,无溃疡。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形状:正常,眼无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正常,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无化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左侧乳腺详见本科情况,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右),无胸膜摩擦感(左)。
叩诊:正常。听诊:呼吸音:清音,无 啰音,语音传导正常,无摩擦音。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置:第5肋间隙左侧锁骨中线外0.5cm处。触诊:心尖搏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对称,外形:腹部外形正常,无胃肠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壁柔软、紧张度适中,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肝区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无高度鼓音。脾大小:正常,质地:中等,表面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压痛。肾大小:正常,形状:正常,质地:中等硬度,有无压痛压痛,无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无震水音,无血管杂音。外生殖器、肛门无异常。脊柱正常、四肢(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肱三头肌反射存在,膝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克氏(Kernig征)征阴性,布氏(Brudzinski征)征阴性,巴氏(Babinski征)阴性。
专科情况:双乳形态基本对称,无下垂,无皮肤红肿。右侧表面皮肤无橘皮样外观,无酒窝征,于右乳外象限10点可扪及一质韧结节,约30mmX20mm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伴轻压痛。左侧乳腺1点可扪及一肿块,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大小约20×15mm,轻触痛。双侧腋下似可门诊肿大淋巴结,锁骨上下区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上肢无肿胀,肩关节活动正常。
标本:血未成熟粒细胞数目0.01,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0.2%,白细胞7.00*10^9/L,中性粒细胞数4.73*10^9/L,淋巴细胞数1.79*10^9/L,单核细胞数0.37*10^9/L,嗜酸性粒细胞0.07*10^9/L,嗜碱性粒细胞0.04*10^9/L,中性细胞比率67.500%,淋巴细胞比率25.600%,单核细胞比率5.30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0%,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60%,红细胞4.27*10^12/L,血红蛋白123g/L,红细胞压积38.300%,红细胞平均体积89.6fL,平均血红蛋白量28.80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1g/L,红细胞分布宽度CV值12.500%,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41.00fL,血小板282*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9.00fL,血小板分布宽度15.600fL,血小板压积0.254%,大血小板细胞数52.0*10^9/L,大血小板细胞比率18.40%;生化检验报告:标本:血D二聚体_ug
乳腺肿物
1、发现双乳肿物10+年。 2、双乳形态基本对称,无下垂,无皮肤红肿。右侧表面皮肤无橘皮样外观,无酒窝征,于右乳外象限10点可扪及一质韧结节,约30mmX20mm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伴轻压痛。左侧乳腺1点可扪及一肿块,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大小约20×15mm,轻触痛。双侧腋下似可门诊肿大淋巴结,锁骨上下区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上肢无肿胀,肩关节活动正常。 3、2025年05月27日本院门诊乳腺彩超检查报告:乳腺左乳低回声结节考虑BI-RADS4a类右乳低回声结节考虑BI-RADS3类双侧腋下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
(1)乳腺腺病:为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好发于中年人,以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为本病的主要表现。乳腺出现质硬、边缘不清的无痛性肿块时容易误诊为乳癌。
(2)乳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症状可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橘皮样改变或酒窝征,可办腋窝淋巴结肿大。确诊需要手术活检。
(3)乳腺纤维腺瘤:为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20-30岁青年女性,多变为乳腺质中肿块,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B超示有包膜,需病检进一步确诊。
该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肿物较大(>2cm)且HER-2阳性,所以先行新辅助化疗(TCbHP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治疗4周期后复查乳腺超声:肿物缩小至1.5cm×1.2cm(部分缓解)。
于是本次入院我们予以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后2周):术中见左乳外上象限肿物(约1.5cm×1.2cm),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行右乳全切+腋窝淋巴结清扫(Ⅰ+Ⅱ组),术中快速病理示切缘阴性。术后继续完成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共1年)。
1、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2、右侧乳腺腺病
该女性患者处于激素波动期(绝经前后),家族史(母亲乳腺癌)提示遗传易感性(BRCA基因突变可能),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侵袭性强,但靶向治疗敏感。
所以,术前我们予以新辅助化疗:肿物>2cm且HER-2阳性者,新辅助治疗可缩小肿瘤(提高保乳率)、评估化疗敏感性。至于手术方式选择:肿物缩小后可行保乳术(本例因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
术后继续予以靶向治疗维持,临床效果良好。
目前来看,本例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病理分期从ⅡA期降至Ⅰ期(近pCR),预后良好。对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需强化靶向治疗,新辅助化疗可优化手术方案。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