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中年女性肛周肿痛流脓是为何?

发布人:

谢宁主治医师

已发布12篇病例|已获9095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55、职工

【发病原因】左侧肛缘有一肿物隆起,胀痛不适,后肿物破溃,脓液流出

【临床诊断】1、高位肛瘘(括约肌上型) 2、直肠炎

【治疗方案】腰麻下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直肠炎局部药物灌洗

【治疗结果】恢复良好出院

【病案重点】高位肛瘘

【病案介绍】

主诉

反复肛周肿痛流脓3+年。

现病史

患者诉大约在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肛缘有一肿物隆起,胀痛不适,后肿物破溃,脓液流出后疼痛减轻,随后缓慢愈合。后来每次饮食辛辣刺激或劳累后可再发上述症状,自行挤破肿物可见少量鲜血流出,而后自愈。期间也曾予以痔疮膏治疗,效果不佳。为求彻底根治,遂于今日前来我院就诊,门诊经相关检查后拟“高位肛瘘、混合痔”收住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大便日一次,便质中,排出顺畅,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史:无;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传染病史:无;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近期未感染新冠。预防接种史:不祥。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

个人史

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从事职业为农民,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

查体

T: 36.6℃,P: 96次/分,R: 22次/分,BP: 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正常面容,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明显出血,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胸廓左右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胸部无压痛,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触无震颤,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直肠肛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专科情况:(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赘皮外痔垂吊,触之柔软无痛。做客局肛门3cm处可见一外瘘口形成,触之硬,轻压痛,皮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结节向肛内延伸。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母痔区内痔粘膜隆起,表面充血,未见明显糜烂及出血。

辅助检查

血型检查检验报告:O型 阳性;血常规:红细胞压积34.700%↓;血糖:葡萄糖6.61mmol/L↑(餐后随机)。凝血全套、输血前四项、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辅助检查:2普放检查报告:检查结果:两肺心膈目前未见明显异常,随访。

彩超检查报告:部位:肝胆胰脾肾检查结果:脂肪肝声像;右肾多发结石;彩超检查报告:部位:体表检查结果:肛门左侧条状无回声声像 考虑肛瘘可能。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高位肛瘘(括约肌上型) 

2、直肠炎

诊断依据

1)反复肛周肿痛流脓3+年。2)(截石位)肛门外观见肛缘赘皮外痔垂吊,触之柔软无痛。做客局肛门3cm处可见一外瘘口形成,触之硬,轻压痛,皮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结节向肛内延伸。指检:直肠空虚,未触及明显恶病质肿块,退指无血染。镜检:见齿线上母痔区内痔粘膜隆起,表面充血,未见明显糜烂及出血。

鉴别诊断

1、肛周脓肿:无红肿、疼痛及波动感,MRI未提示脓腔形成,故不支持。 2、直肠癌:肠镜未见肿物及溃疡,病理无癌细胞,故不支持。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局限于直肠(非连续性分布),无典型“铺路石样”改变,故不支持。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评估与准备:完善心电图、胸片(正常),营养支持(纠正轻度贫血:口服琥珀酸亚铁),肠道准备(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 

入院第三天手术治疗:在腰麻下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直肠炎局部药物灌洗:沿探针切开瘘管外口至内口部分(避免损伤耻骨直肠肌),高位瘘管(跨越耻骨直肠肌上方)挂橡皮筋(缓慢切割瘘管),直肠镜引导下经肛置入导管,注入甲硝唑溶液(100ml,每日1次)灌洗直肠黏膜。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禁食6小时后流质饮食,广谱抗生素(头孢呋辛钠)静滴×48小时,坐浴(每日2次)+ 外用痔疮膏(促进创面愈合)。挂线管理:术后第7天橡皮筋脱落(瘘管切割完成),直肠炎治疗:甲硝唑灌洗×10天,后改为口服美沙拉嗪(直肠型)。术后2周病情恢复良好出院。

诊断结果

1、高位肛瘘(括约肌上型) 2、直肠炎

【分析总结】

高位肛瘘病因:肛窦感染(导致瘘管向直肠后壁走行(跨越耻骨直肠肌上方)。 直肠炎诱因:肛瘘瘘管分泌物长期刺激直肠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充血、糜烂)。 

这例患者的治疗关键还是手术治疗——高位肛瘘需行“切开挂线术”(平衡彻底引流与括约肌保护),直肠炎需局部药物灌洗(甲硝唑抗感染+美沙拉嗪抗炎)。

术后管理:挂线脱落前需每日换药(观察瘘管切割进度),直肠炎需维持灌洗至黏膜愈合。该患者最终无并发症健康出院。长期需避免诱因(如便秘、腹泻),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直肠炎复发)。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1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