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40、农民
【发病原因】无明显诱因渐起上腹痛
【临床诊断】胃间质瘤
【治疗方案】内镜下粘膜下病损剥离术(ESD)
【治疗结果】改流质饮食后无不适,办理出院
【病案重点】间质瘤
腹痛1天
患者诉1天前无明显诱因渐起上腹痛,主要位于剑突下,阵发性隐痛,和进食和活动无明显关系,不伴放射痛,伴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无心慌、胸闷等,无畏寒、发热,无黄疸,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起病后未行治疗。今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查收治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体健:否认结核、肝炎、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手术、外伤及食物过敏史。
无吸烟饮酒史
T: 36.2℃,P: 73次/分,R: 21次/分,BP: 126/73mmHg。
发育良好,平静面容,神志清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3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上腹按压不适,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不水肿。双侧膝腱反射正常,nmol/L双侧巴彬斯基征及克、布氏征阴性。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肺部CT:双肺小结节,建议追踪复查。
心脏超声: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静息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
胃镜:胃体上段后壁近贲门见约1.0cm扁平隆起,表面光滑。
肝胆脾超声:未见异常。
1.胃体肿物
中年男患者,因上腹隐痛一天入院,查体有上腹部按压不适,余查体无特殊,入院查胃镜提示胃体上段见直接约1公分扁平隆起。诊断明确。
胆石症:中年男子,因上腹痛入院,腹痛主要表现为隐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查体有上腹部压痛,无考虑胆石症可能,但入院查肝胆脾超声未见异常,暂排除。消化性溃疡:中年男子,腹痛主要位于上腹部,查体有上腹部压痛,需考虑消化性溃疡可能,但患者无规律性上腹痛,胃镜检查未见溃疡表现,暂不考虑。
1.入院后行抑制胃酸(奥美拉唑针),保护粘膜(硫糖铝)治疗,腹痛症状得到缓解。
2.为进一步明确胃肿物性质,行超声胃镜检查。超声胃镜结果提示胃体隆起处见范围约1.1cm×0.6cm大小实性低回声结节,界清,形态规则,起源于固有肌层。
3.术前讨论:患者胃粘膜下肿瘤,间质瘤可能较大,手术方式可选择外科手术,内镜下粘膜下病损剥离术(ESD)。ESD创伤较小,患者首选。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出血、穿孔、手术不成功、术中粘连严重,可能术中转外科手术治疗;部分术后病理可能有脉管及神经侵犯,必要时需术后追加外科手术及放化疗。患者领商议后要求行内镜下治疗。排除禁忌后行ESD手术治疗。
4.手术过程:胃底后壁近贲门见一直径约1.0cm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标记病灶,粘膜下注射后切开至粘膜下层,见固有肌层瘤体,沿瘤体剥离后完全圈套切除,创面无活动性出血,无穿孔,标本送病检。
5.术后病理回报:(胃底包块)胃间质瘤,极低危险度,大小0.7×0.6×0.6cm,核分裂像<5/50HPF。 免疫组化: 24-20694-1:DOG-1(+),CD117(+),CD34(+),PCK(-),Ki67(低增殖),SMA(-),Desmin(-)。
6.术后禁食水3天,加强抑酸、止血、补液及对症治疗,改流质饮食后无不适,办理出院。
胃间质瘤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