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53岁、农民
【发病原因】外阴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紫红色丘疹
【临床诊断】淋巴管瘤
【治疗方案】给予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上给予局部红光照射治疗,每日两次,抗炎止疼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
【病案重点】淋巴管瘤
外阴起紫红色丘疹伴瘙痒28年,加重3天
患者自诉入院28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紫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于入院3天前,外阴皮肤出现密集的米粒大小紫红色丘疹,伴疼痛不适。
平素健康状况一般,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170/110mmHg,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不吸烟,不喝酒,无冶游史。
T: 36.7℃,P: 86次/分,R: 20次/分,BP: 118/68mmHg。
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呼气正常,语音传导正常,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皮肤可见:外阴皮肤出现密集的米粒大小紫红色丘疹,对称分布,无明显渗出。
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
淋巴管瘤
1.外阴皮肤出现密集的米粒大小紫红色丘疹,对称分布,无明显渗出。
2.病理诊断: (皮肤组织)皮肤组织见真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边缘区出血,坏死,请结合临床。
1:血管瘤: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与淋巴管瘤在外观上可能相似,但血管瘤通常呈现红色或紫色,而淋巴管瘤则多为无色或淡黄色。 2:血管角化瘤:这是一种由真皮浅层扩张的毛细血管和表皮角化过度为特征的血管性良性皮肤肿瘤。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上给予局部红光照射治疗,每日两次,抗炎止疼:卤米松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乳膏交替使用,每日两次,炎症消退后给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周做一部分,出院后我科门诊随访,2月后我科随访达到临床治愈,半年后电话随访无复发情况。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淋巴管组成,常见于儿童。以下是关于淋巴管瘤的一些关键点:分类:淋巴管瘤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毛细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
囊状淋巴管瘤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颈部和腋窝。临床表现: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柔软、无痛的肿块,可能呈现透明或淡黄色。它们可以在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在儿童早期发展。治疗:治疗选择取决于淋巴管瘤的大小、位置和症状。小的、无症状的淋巴管瘤可能只需观察。对于较大的或有症状的淋巴管瘤,治疗可能包括手术切除、硬化剂注射或激光治疗。
预后:淋巴管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可能会复发,尤其是在手术切除不完全的情况下。患者经激光治疗后病情好转,我科门诊随访,目前已治愈。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