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66岁、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膀胱脱垂 2.阴道前壁脱垂 3. 高血压 4.子宫切除术后
【治疗方案】前盆底重建术+膀胱镜检查术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膀胱脱垂
发现外阴脱出物2年
患者2年前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膀胱有肿物脱出,如鹌鹑蛋大小,肿物多于下蹲、久站、活动时明显,平卧及休息后可自行还纳,有摩擦感,无腰酸腹坠。近日患者自觉脱出物增大如鹅蛋大小,无尿急,偶有咳嗽后溢尿,无尿不尽感,无大便困难,今日为求系统治疗就诊,由门诊拟“膀胱脱垂”收入院。
既往15年前患者因子宫脱垂于外院行手术切除;发现高血压10余年,口服利血平控制血压。9年前右侧腮腺感染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无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其他手术及输血史;青霉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
T: 36.4℃,P: 74次/分,R: 17次/分,BP: 135/100mmHg。
查体: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自主体位,无特殊面容,查体合作。 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分布均匀,两侧大小对称,嘱患者憋尿后查体,用力咳嗽未见尿液溢出,棉签试验阴性,阴道前壁脱出处女膜缘3cm 。
检验生化全项: 碱性磷酸酶 154 ↑ U/L,尿酸 386 ↑ umol/L,总胆固醇 6.06 ↑ mmol/L,甘油三酯 3.2 ↑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2 ↓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63 ↑ mmol/L,余正常。血常规、凝血五项、感染十项未见明显异常。影像检查[泌尿系常规+肾血流+残余尿] 双肾、输尿管及膀胱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侧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电图:正常。
1.膀胱脱垂 2.阴道前壁脱垂 3. 高血压 4.子宫切除术后
1.患者,老年女性,慢性病程
2.主因发现外阴脱出物2年
3.查体:外阴发育正常,分布均匀,两侧大小对称,嘱患者憋尿后查体,用力咳嗽未见尿液溢出,棉签试验阴性,阴道前壁脱出处女膜缘3cm 。
1.膀胱壁肿物:膀胱壁肿物一般位于膀胱壁内,固定、边界清楚,与本患者查体不符。
2.宫颈延长症:生理性的宫颈较长,但子宫,膀胱位置无下移,经过妇科检查有助于鉴别。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 手术方式:前盆底重建术+膀胱镜检查术 手术简要经过: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展单,于尿道内留置F16双腔尿管。阴道前壁膨出为主,行前壁修复,于距尿道口下方2cm处,肾上腺盐水注入黏膜下,在阴道前壁黏膜做一纵行切口约6cm,钝锐结合分离黏膜与膀胱间隙,深达闭孔内肌,近端接近两侧坐骨棘水平。在双侧腹股沟区皱褶内侧平尿道外口水平为网片远臂各做一约0.5cm切口(腹股沟内上切口),平坐骨棘水平为网片近臂各做一约0.5cm切口(腹股沟内下切口)。将导引针尖端插入内下切口内,通过闭孔筋膜,针尖端朝向坐骨棘,轻旋导引器穿过闭孔肌,利用**内手指引导针尖端通过筋膜壁,于近阴道顶处穿出,打开导引器套圈,将网片近臂穿过套圈,收回套圈,撤出导引针,拉出网臂,始终注意网片臂不扭曲。观察尿管引流尿液颜色为黄色。同样于对侧拉出网片近臂。调整网片使两近臂中央部位于阴道顶,确认网片无张力,将导引针尖端插入内上切口内,通过闭孔筋膜,针尖端朝向膀胱顶,利用**内手指引导针尖端通过闭孔内肌,打开导引器圈套,将网片远臂穿过套圈,收回套圈,撤出导引针,拉出网片臂,始终注意网片臂不扭曲,同样于对侧拉出网片远臂,调整网片使两远臂中央部靠近膀胱颈,确认网片无张力,修剪网片边缘,将网片中央部置于膀胱下方,松弛、平展、无过多张力,再次观察尿管引流尿液颜色,呈淡黄色。尿道内置F19.5Olympus膀胱镜,双侧输尿管开口清晰可见。膀胱黏膜光滑,无明显出血及副损伤。于距网片边缘约1cm无张力固定网片,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前壁切口,于皮下剪断网片臂末端,留置F16双腔尿管,缝合个切口,外敷无菌敷料,手术顺利,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阴道内置碘伏纱布。患者安返病房。 术中诊断:1.膀胱脱垂 2.阴道前壁脱垂3.高血压 4.子宫切除术后 术后处理措施:卧床、心电监测,吸氧抗炎补液对症治疗。 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监测生命体征,卧床休息3天,观察术区恢复情况。
1.膀胱脱垂 2.阴道前壁脱垂 3. 高血压 4.子宫切除术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