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胃肿瘤术后2天突发呕血的治疗经历分享

朱磊主治医师

已发布5篇病例|已获43001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男、58岁、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胃间质瘤

【治疗方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胃间质瘤切除术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胃间质瘤

【病案介绍】

主诉

上腹部不适2月

现病史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腹感明显,自觉消化不良,伴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底可见一处2.2 cmx2.0 cm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触之硬,来源于固有肌层。诊断为胃底固有肌层低回声隆起型病变,考虑间质瘤。门诊以“胃间质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

无特殊既往史

辅助检查

超声内镜检考虑胃部间质瘤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胃间质瘤

诊断依据

老年男性,因上腹部不适2月入院,进食后饱腹感明显,自觉消化不良,伴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底可见一处2.2 cmx2.0 cm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触之硬,来源于固有肌层。诊断为胃底固有肌层低回声隆起型病变,考虑间质瘤。专科情况腹脂性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静脉曲张。腹软,全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鉴别诊断

胃癌主要发病于胃黏膜层,常规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基本可以确诊,且胃癌患者血液中CA724或者CEA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胃神经鞘瘤,胃神经鞘瘤可采用术前超声内镜下的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胃间质瘤诊断主要依据胃的超声内镜和腹部增强CT检查。

诊治经过

入院后为明确诊断,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无明显异常。腹盆腔增强CT考虑胃体肿物,来源于胃壁可能大,考虑胃间质瘤(图片箭头所示为胃间质瘤)。患者诊断胃间质瘤明确,目前感消化不良,进食饱腹感明显,考虑胃间质瘤压迫所致,有明确手术指征,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胃间质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内无腹水,肝脏大小正常,边缘锐,未见肿物。胆囊、胰腺、小肠、结肠未探及异常,腹腔内、网膜、肠系膜等未见结节。术中胃镜定位:游离胃大弯侧,暴露胃底部,于胃底部后壁近大弯侧可见隆起,直径为2.5 cm,考虑为肿物部位,血管网增生丰富,胃周未见肿大淋巴结,拟行胃底肿物切除术。摇体位后,于胃腔外抓钳把持肿物,充分显露胃底肿物,于肿物旁2cm胃壁以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切除胃底肿物,创面确切止血;闭合满意,无渗漏,创面无明显渗血,3- 0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加固胃壁断面并止血。取出标本送送病理检查。检查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切口。术毕。术中出血量约为10 ml。手术时间约2小时。术后病理大体所见: (胃底肿物)送检胃组织一块,4.0 cmx3.0 cmx3.0cm,黏膜下见-结节,直径为2.5 cm。胃之低级别良性胃肠间质瘤。核分裂不易见(< 5/50HPF)。 术后第2天出现呕血,为鲜红色,量约400毫升,伴少量黑便。急查血常规血色素为80g/l,完善 B超未见明显的腹腔积液,考虑是吻合口处出血,鱼与奥美拉唑加强护胃、抑酸,氨甲磺酸止血,并且输入冰冻血浆400ml补充凝血因子,患者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没有明显下降,治疗有效,术后一周患者肛门排气排便予以进食流质饮食,病情恢复后予以出院。

诊断结果

胃间质瘤

【分析总结】

胃间质瘤因为发病率比较低,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而本例患者因感消化不良,进食饱腹感明显,检查发现考虑胃间质瘤压迫胃腔所致。患者胃部间质瘤位于胃底,因胃底间质瘤靠近脾脏且周围血管较为丰富,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极易损伤脾脏和胃短血管导致术中大出血,甚至切除脾脏,给手术带来不必要的副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不论胃底胃肠间质瘤位于胃前壁还是后壁,术中应首先分离脾胃韧带,减少不必要的牵拉。如为胃底前壁胃肠间质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镜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除部分胃底。若为胃底后壁胃肠间质瘤,应将胃底向头侧翻转充分暴露胃底后壁后,以腹腔镜直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胃楔形切除。对于近贲门部位的肿瘤切除后推荐常规行术中胃镜检查,确保贲门通畅,无损伤。另外患者术后两天出现了呕血黑便,考虑是吻合口出血,予以止血等对应的治疗,患者呕血黑便症状得到了改善,胃肠道手术吻合口出血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做完手术之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