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43岁、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化生性乳腺癌 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4.慢性胃炎
【治疗方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化生性乳腺癌
左侧乳房阵发性痛性肿块,加重4天
入院前4天体检时发现左乳一肿物,偶有轻微疼痛不适,可耐受,疼痛呈阵发性,可自行缓解,于2018-05-25以 "化生性乳腺癌" 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外伤史,无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胸壁外伤史。无乳头溢液,食欲可,睡眠佳,大小便正常。
既往高血压病是3年,血压最高达到180/110毫米汞柱,平素口服利血平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2型糖尿病病史5年,平时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详;曾化验尿蛋白偏高;慢性胃炎病史5年,未正规诊治。
T: 36.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30/90mmHg。
入院后查体:站立位时于左乳外上象限距乳头根部约6cm处可触及一肿物,约1cm*2cm大小,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表面欠光滑。双乳均可触及片状增厚区域,双侧腋下及锁骨上下未触及明确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低回声结节。钼靶检查提示左乳占位,建议切检。
肌钙蛋白I:0.06ng/mlD-二聚体:0.6mg/L脑钠肽:371.3pg/ml肌钙蛋白T低于0.04ng/ml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正常,血气分析显示:呼吸性碱中毒,糖化血红蛋白6.69%,心电图:窦性心律,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导联缺血性ST-T改变。
1.化生性乳腺癌 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4.慢性胃炎
1. 中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病史,血压最高达到180/110毫米汞柱;
2. 左侧乳房阵发性痛性肿块,加重4天。
3. 查体:血压130/90毫米汞柱,心律80次/分钟,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4.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导连缺血性ST-T改变;
1. 乳腺纤维腺瘤:指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除乳房肿块外,常无其他症状。肿块质硬,有弹性感,似橡皮球,表面光滑,易推动。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名乳腺小叶增生症、纤维囊性病等,是指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伴有囊肿形成的良性疾病,常见于中年妇女。其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周期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3.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多见于30~40岁的非哺乳期妇女。肿块常位于乳晕周围,质韧或硬,界限不清,与胸壁无粘连,乳房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全身炎性反应轻微。常通过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与乳腺癌进行鉴别。
入院后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肌钙蛋白I:0.06ng/mlD-二聚体:0.6mg/L脑钠肽:371.3pg/ml肌钙蛋白T低于0.04ng/ml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正常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左侧乳腺癌,随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且未见明确手术禁忌证。于2018-06-03行左乳区段切除。常规切开皮肤、皮下及脂肪组织,探查见肿物于乳腺腺体内,质地硬,边界不清楚。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冰冻病理送检,大体标本切面可见一直径2cm的淡红色质硬区域,界不清,质硬脆。冰冻病理示:左乳腺癌,印片:查见癌细胞,遂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左乳腺化生性癌, 软骨肉瘤样成分占1/3,病理组织学分级为期(T1NOMO),ER(-)、PR(-)、HER-2(-)、P63(个别细胞弱+)、Ki-67(30%)、S100(+)、CD34(-)。目前正给予常规TP方案化疗。
1.化生性乳腺癌 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4.慢性胃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