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67岁、农民。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治疗方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右侧腹股沟斜疝
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月余。
患者于3月余前站立长久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约枣样大小,未坠入阴囊,渐增大,平卧时肿物可自行消失。无恶心及呕吐,无腹痛及腹胀,无下坠感,无发热。为求系统治疗于我院就诊,门诊以“单侧腹股沟疝”收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4年余;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既往6年前,有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史,3前前,有胸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T: 36.7℃,P: 76次/分,R: 18次/分,BP: 137/75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正常,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充血,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未见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及化脓。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桶状胸,双侧呼吸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腹壁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未引出。专科情况:站立时可见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未坠入阴囊,约5×4cm大小,质软,可压缩,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平卧时肿物可自行还纳于腹腔,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曲张静脉。
2020-04-13 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体表包块)示:考虑右侧腹股沟疝。
右侧腹股沟斜疝。
患者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站立时可见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未坠入阴囊,约5×4cm大小,质软,可压缩,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平卧时肿物可自行还纳于腹腔,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曲张静脉。2020-04-13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体表包块)示:考虑右侧腹股沟疝。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在临床上称为精索囊肿,新生儿多见,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囊性肿块、阴囊坠胀感、排尿困难、甚至性功能障碍;透光试验阳性;B超等检查可资鉴别。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全麻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于脐下作纵行小切口,长约1.0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腹直肌前鞘,并纵行切开约0.6cm,建立气腹形成压力约14mmHg,放置10mm套管,置入腹腔镜,探查戳口无出血,皮下组织无明显损伤,可见右侧精索内侧缺损,范围约1.0cm,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直疝,决定行TEP术。还纳疝内容物,拔出套管。以血管钳提起腹直肌前鞘切口下瓣,将10mm套管由此插入,进入腹直肌与后鞘间约4-5cm,接气腹管,压力维持在12-14mmHg之间,置入腹腔镜。腹腔镜穿过腹横筋膜,进入耻骨后间隙,用镜身轻轻向两侧分离耻骨后间隙, 显露耻骨联合及Cooper韧带。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脐水平线腹直肌右缘及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上1/3交点处,各放置5mm套管1个,分别置入各种操作器械。继续钝性分离耻骨后间隙,在腹壁下血管内侧找到疝囊,以分离钳在腹壁下血管后方轻柔分离疝囊,术中注意保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充分游离疝囊,并将其还纳于腹腔,彻底分离耻骨后间隙。将补片经脐孔10mm套管放入腹膜外间隙,展开铺平,以康派特医用胶固定补片。放尽气体,拔出套管,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少,约1ml,未输血。术后安返病房;给予抗炎、抑酸及补液治疗。
右侧腹股沟斜疝。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