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66岁、退休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及PCI术后 2. 高血压3级 很高危
【治疗方案】药物强化治疗及介入手术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及PCI术后
胸闷、胸痛1年,加重2个月
患者1年前劳累时出现胸闷、伴气短,休息2-3分钟后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由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休息后可缓解。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发作较前频繁,无诱因也可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可达10分钟,休息或服用速效救心丸数分钟后可缓解,伴活动耐力减低,近10个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既往高血压10余年,未规律用药治疗。
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氨氯地平降压,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T: 36.3℃,P: 56次/分,R: 13次/分,BP: 120/6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 ,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5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弱正常、对称,脉律规则。双股动脉搏动好,无血管杂音,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cTnI:0.007ng/ml,CK-MB:0.5g/ml, NT-ProBNP:1254.30pg/m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 心脏超声:EF:46%,左室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比例略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度反流,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静息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肺CT:双肺微笑结节,随诊观察。右肺中叶少许慢性炎症,双肺轻度间质性改变,双肺及胸膜陈旧病变。
1.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高血压3级 很高危
1.患者有发作性胸痛症状,且有静息状态下气短不适,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结合患者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冠心病诊断不除外,考虑胸痛症状近期加重,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
2.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氨氯地平降压,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性质剧烈,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多超过30分钟,有时可长达数小时,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相关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学标志物增高等。
2.心脏神经症:患者胸痛为短暂(数分钟)的刺痛或持久(数小时)的隐痛或灼痛,患者常喜欢不时地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再疲劳的当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3.主动脉夹层:高血压为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胸痛,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伴有心动过速,血压更高,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4.需与心脏以外原因引起的胸痛鉴别,如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肌肉骨骼疾病、肋软骨炎等。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日一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日一次口服联合依折麦布10mg,日一次口服降脂稳定斑块,诺欣妥50mg,日二次口服降压防止心肌重塑治疗,静脉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缓解胸痛症状,患者入院提示心动过缓,未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入院心电图提示ST段及T波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心肌节段运动异常,考虑存在冠脉病变,择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回旋支远段100%狭窄,回旋支近段30%狭窄,左前降支近段30%狭窄,中段50%狭窄。在回旋支植入支架1枚。经过7天药物强化治疗及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胸痛症状未在发作,好转出院。
1.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及PCI术后
2. 高血压3级 很高危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