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3岁、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手足口病
【治疗方案】予以注射用头孢硫脒0.8g每日一次,进行抗感染治疗。维生素C注射液1g,热毒宁注射用7ml,每日一次,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手足口病
发现手足皮疹2天
缘患儿于2天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以手掌为主,为红色斑丘疹,渐累及足部及肛周,无发热寒战抽搐,无咳嗽气喘气促,无呕吐腹泻,无哭闹不安等。病后家属未予特殊处置,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拟“手足口病”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饮食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平时体质一般,无急、慢性病、传染病及其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T: 37.4℃,P: 115次/分,R: 28次/分,BP: 75/118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贫血貌,神志清,精神欠佳,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手、足及肛周可见红色斑丘疹。双侧腋窝、锁骨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前囟已闭。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外耳道通畅,乳突无压痛。鼻腔通畅,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出血,咽充血,咽峡部可见溃疡点。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15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全腹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外观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腹壁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霍夫曼征阴性。
门诊辅助检查暂缺。
手足口病
患儿因“发现手足皮疹2天”入院,查体:T:37.4℃,咽充血,咽峡部可见溃疡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手、足及肛周可见红色斑丘疹。
1.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科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多发生在夏秋季,常突起高热及咽痛,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疱疹,四周绕有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疱疹主要在发生在咽部及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及颊粘膜,该患儿暂不支持。
2.猩红热:多为链球菌感染所致,3岁以上儿童多见,发病急,临床表现多有高热、咽痛,草莓舌, 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1日内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 基础上有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皮肤压之变白,抚摸有沙纸感,口周可形成:“环口苍白”征,腋下及腹股沟形成“帕氏线”,该患儿暂不支持。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辅查:白细胞 15.29×10^9/l↑。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阴性(-)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 阴性(-) 。柯萨奇病毒A16型IgM抗体 弱阳性(±) 。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 阴性(-) 。降钙素原检测 < 0.05 ng/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40.11 U/L↑。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38.92 U/L。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 40.00 U/L↑。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181.57 U/L↑。患儿因“发现手足皮疹2天”抱入院,结合体征及辅查结果,诊断“手足口病”明确。患儿白细胞较高,治疗上予以注射用头孢硫脒0.8g每日一次,进行抗感染治疗。维生素C注射液1g,热毒宁注射用7ml,每日一次,清热解毒治疗,同时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1瓶每日一次,予以加强营养治疗。经过上述对症治疗后,患儿心腹检查无明显异常。EB病毒抗体测定(VCA-IgA) 阴性(-) 。白细胞 9.1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31.8 %↓。淋巴细胞比率 59.2 %↑。超敏C反应蛋白
手足口病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