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老龄患者肺癌术后复发,采取大分割放射治疗后病情好转

陈相主任医师

已发布58篇病例|已获253607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男、58岁、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右肺中叶腺癌(pT2N2MO,III期)。右肺中叶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治疗方案】给与患者甲泼尼龙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放疗后1个月后对纵隔残存病灶行大分割放疗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右肺中叶腺癌(pT2N2MO,III期)

【病案介绍】

主诉

肺癌术后20个月

现病史

患者2015年6月体检:X线提示右肺占位。2015年8月患者于我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恶性不除外。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发热、盗汗、胸痛、喘憋等症状伴随。门诊以“右肺占位”收入我院胸科。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右肺中叶结节考虑恶性可能大。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5年9月9日行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癌。术后予艾素+卡铂化疗6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等化疗不良反应。2017年5月5日复查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胸部增强CT:①右肺中叶切除术后状态;②纵隔内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PET-CT(2017年6月7日)右肺中叶腺癌切除术后;术区软组织密度稍增厚,未见明显"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术区未见明显恶性病变复发征象,建议继续动态观察;4R区肿大淋巴结,FDG代谢显著增高,考虑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2R、5、10R、10L区小淋巴结,FDG代谢轻度增高,建议动态观察。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术后复发”收入院。

既往史

平素身体健康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精神疾病史。否认肝炎史、结核史、疟疾史。否认外伤、输血史,5年前于门诊因“皮下脂肪瘤”行手术治疗,2014年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手术,恢复良好。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

T: 36.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

胸式呼吸,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双侧触觉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野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正常,无异常呼吸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右侧胸壁可见长约5cm及3cm斜行瘢痕,旁可见一直径约2cm类圆形瘢痕。心前区无隆起,无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音清晰,节律整齐,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

病理:(2015年9月16日)切除右肺中叶(10cmx7cmx4cm)。距支气管断端1.2cm、1.3cm见2处缝合线,长4~7cm,缝线下方部分肺组织缺损,周围见一灰白灶(1.2cmx1cmx0.7cm)。(右肺中叶)肺周围型中分化腺癌(腺泡为主型),肿物未侵及胸膜,脉管内可见癌栓。其余肺组织未见显著变化,支气管断端未见癌。免疫组化:CK7(+),TTF-1(+),NapsinA(+),CD30(-),CD31及D2-40显示脉管内皮细胞(+)。特殊染色:EVG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注:2块组织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胸部CT平扫+增强(2017年5月5日,我院):与2016年11月8日胸部CT片比较:①右肺中叶切除术后状态;②纵隔内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请结合临床;③其余所见无明显变化,建议复查。 PET-CT (2017年6月7日,我院):①右肺中叶腺癌切除术后;术区软组织密度稍增厚,未见明显FDG代谢,术区未见明显恶性病变复发征象,建议继续动态观察;4R区肿大淋巴结,FDG代谢显著增高,考虑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2R、5、10R、10L区小淋巴结,FDG代谢轻度增高,建议动态观察。②右肺尖胸膜下及左肺下叶斜裂胸膜处微结节,未见FDG代谢,和本院2017年5月5日片相比,无显著变化,建议继续动态观察;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右肺中叶腺癌(pT2N2MO,III期)。右肺中叶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依据

1.术后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癌。 2.PET-CT :4R区肿大淋巴结,FDG代谢显著增高,考虑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明确,无需鉴别。

诊治经过

2017年6月14日来我科行放射治疗(图1)。给与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紫杉醇100mg,每周一次。使用体膜固定,在大孔径CT下增强扫描定位,采集到的定位图像传至Eclipse计划系统。靶区勾画:GTV:纵隔肿大淋巴结;CTV:GTV及2区、4区、5区、7区、右肺门,PGTV:GTV外扩+0.5cm,PTV:CTV外扩+0.5cm。物理师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角度330度、0度、30度、155度、185度、215度设置照射野方向,选用6MV-X线能量,照射剂量:PTV:DT 50Gy/25/5W,PGTV:DT 50Gy/25/5W。双肺:20Gy<20%,5Gy<60%,单肺:20Gy<45%,脊髓PRV:max 45Gy,心脏:30Gy<40%,心脏:40Gy<30%。完成计划后需要放疗医师和物理师共同确认,初次放疗前物理师、技术、放疗医师摆位共同确认。放疗期间患者出现进食疼痛、轻度干咳,考虑放疗引起放射性肺部损伤、放射性食管损伤,给与患者甲泼尼龙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放疗后1个月后对纵隔残存病灶行大分割放疗:30Gy/5F。放射治疗后1个月复查(图2),疗效评价PR。目前患者定期复查,仍然随访中。

诊断结果

右肺中叶腺癌(pT2N2MO,III期)。右肺中叶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分析总结】

患者2015年6月体检:X线提示右肺占位。2015年8月患者于我院胸科门诊就诊,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恶性不除外。门诊以“右肺占位”收入我院胸科。考虑右肺中叶结节恶性可能大。于2015年9月9日行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分期pT2N0M0。2017年5月5日复查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胸部增强CT示纵隔内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PET-CT(2017年6月7日):右肺中叶腺癌切除术后;4R区肿大淋巴结,考虑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由于患者当时单纯行右肺中叶切除术,没有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这就不能判断患者当时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考虑到没有清扫淋巴结,术后辅助化疗6周期。患者在术后1年半复查出现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因手术不彻底有关。 本病例大分割治疗5次,30Gy/5F,该放疗技术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每次照射都需要CBCT进行验证。该技术治疗周期短,生物学效应高,病人依从性较好,还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3
1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