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李明辉主任医师

已发布19篇病例|已获149152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84岁、退休

【发病原因】摔伤后致左髋部疼痛

【临床诊断】1.左股骨转子间骨折 2.高血压病 3.脑卒中后遗症 4.胆囊切除术后

【治疗方案】连硬外麻醉下行左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连硬外麻醉下行左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病案介绍】

主诉

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约 2小时前因摔伤后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当时无昏迷、头疼、头昏、恶心、呕吐、胸腹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被急送我院就诊,门诊X线片检查:左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进一步治疗,以“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收入科。。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一般,体力下降,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无特殊

个人史

无特殊

查体

T: 36.8℃,P: 94次/分,R: 22次/分,BP: 140/67mmHg。

查体:

辅助检查

1.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走行迂曲 

2.双下肢血管彩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双侧股浅动脉多处狭窄,左侧胫前动脉未探及血流信号 

3.心脏彩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低值,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心律失常

4.头部CT:左侧丘脑、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脑白质缺血性改变、脑萎缩。

5.胸部CT:慢性支气管疾患并感染,少许纤维、钙化灶;泡性肺气肿;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左肾结石或钙化灶;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左股骨转子间骨折 2.高血压病 3.脑卒中后遗症 4.胆囊切除术后 

诊断依据

1.患者女,84岁。 

2.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 

3.查体: 左髋关节外旋短缩畸形,大转子区压痛,叩痛无皮肤擦伤,患处明显肿胀及畸形,明显压痛及叩击痛,未及明显骨擦音及骨擦感;无反常活动;活动受限。患肢末梢血运正常,感觉良好,足趾活动尚好。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阴性,骶髂关节无压痛;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存在,无棘突压痛及棘突间压痛,脊柱无纵向叩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既往史:患者既往无特殊,否认药物过敏史。

5.门诊资料:2018年12月28日X线:左股骨转子间骨折。

鉴别诊断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区别在骨折位置的不同,通常粗隆间骨折骨愈合率要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要低于股骨颈骨折。

诊治经过

1.检查计划:  

(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输血八项,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   

(2)X片、CT等提示为粉碎性粗隆间骨折; 

2.治疗计划: 

(1)患肢皮肤牵引; 

(2)给予七叶皂消肿、洛索洛芬钠片止痛对症及支持等治疗;    

3.完善相关辅查,拟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左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4.手术经过: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右侧卧位,1%活力碘常规消毒左下肢、左髋部及会阴区,铺无菌巾,贴护皮肤膜。取左髋后外侧切口约10cm,自大转子上方斜向后上方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然后分开臀大肌肌纤维间隙,显露髋关节后关节囊,并予以切开。切断部分短外旋肌群,清理转子窝,显露股骨股骨颈及转子间区后方,见股骨转子间骨折,大转子保留尚可,行残颈截骨,保留约1cm股骨矩,取出股骨头,测量最大直径为43mm。遂作股骨近端准备,用开口器开口后,先用髓腔扩大器扩髓,然后用髓腔锉扩至4号柄,装入直径42mm标准颈球头试模,予以复位,检查髋关节松紧度合适,屈髋90°内收无脱位。取出试模,遂以冲洗枪冲洗,股骨远端髓腔置入髓腔塞,股骨近段骨水泥枪注入骨水泥,装入3号骨水泥型假体柄,保持15分钟后,安装直径42mm标准颈球头。予以复位,检查髋关节被动活动屈髋内收良好且稳定,关节间隙正常,双下肢等长。以冲洗枪冲洗关节腔,彻底止血,清点器械、纱巾无误后,放置引流管1根。修补后关节囊及部分短外旋肌,缝合筋膜层、皮下层及皮肤。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00毫升,术中输血浆200ml,输悬浮红细胞2U,术毕未完全输完,安返病房继续输完。 

5. 围手术期治疗:给予头孢唑林2.0术前半小时预防感染,术后使用头孢唑林48小时停药。给予洛索洛芬口服止痛。术后第9天出院。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35天。嘱患者行下肢主动收缩锻炼,避免肌肉萎缩。 5.预后:患者术后14天,拄助行器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6周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诊断结果

1.左股骨转子间骨折 2.高血压病 3.脑卒中后遗症 4.胆囊切除术后 

【分析总结】

1.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卧床时间,避免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选择,如果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中,目前还是以内固定为主,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上得到一定应用,它能在较短时间恢复患肢功能到损伤前的水平,减少卧床时间,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PFNA等内固定,其创伤较大,有较高的手术风险 

3.另外应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脑血栓后遗症、不易长期卧床、预计寿命在 5-10年以内的患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其次分析骨质疏松情况,如果有明显骨质疏松,估计内固定螺钉不牢固,尤其是不稳定性骨折,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 

4.积极配合内科医生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5.围手术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的护理要有针对性,即注重生活护理又要注重心理调整,防止或减少卧床并发症。 

6.讨论:粗隆间骨折目前大多采用髓内钉或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优点是创伤小,患者骨折愈合概率高,没有关节置换容易脱位等风险。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有效补充,优点是术后可以早期下床行走,缺点是创伤交大,患者可能不耐受手术风险。具体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权衡利弊。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7
17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