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一例双眼翼状胬肉

发布人:

杨振原主治医师

已发布3篇病例|已获33547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66岁、农民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翼状胬肉(双眼),窦性心律过缓

【治疗方案】局部麻醉下行双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局部麻醉下行双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病案介绍】

主诉

双眼鼻侧膜状物增生5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发现双眼鼻侧膜状新生物,渐进性生长,偶有眼红、摩擦不适,无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在外未行任何治疗,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翼状胬肉”收入院。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好,饮食好,睡眠好,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和其他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药物过敏史:无,其他无特殊。

个人史

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嗜好。无工业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查体

T: 36.6℃,P: 56次/分,R: 18次/分,BP: 124/60mmHg。

老年女性,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自动体位。面容与表情安静,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部检查见专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鼻部无畸形,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扇动。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口腔粘膜光滑,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颈部活动自如,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位置居中。胸部对称,胸壁无皮下气肿。双侧呼吸动度相等,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及握雪感,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剑突下未见心尖搏动,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正常,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鼓音,肋脊角及腰部无隆起,无腰大肌刺激征。平卧位肾脏未触及。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和肋腰点无压痛。肋脊角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4次/分。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关节无红肿,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腹壁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布氏征、巴彬斯基征、克氏征阴性。专科检查:视力:1.0(右)0.5(左,矫正:+1.00DS=1.0-),眼压:18mmHg(双),右眼鼻侧结膜增厚侵入到角膜缘内约3mm,左眼鼻侧结膜增厚侵入到角膜缘内约2mm,双眼鼻侧角膜被增厚的胬肉组织覆盖,余角膜透明,中央前房稍浅,周边前房<1/4CT,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密度高,眼底视乳头边界清,网膜在位平复,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过缓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翼状胬肉(双眼) 窦性心律过缓

诊断依据

1.因双眼鼻侧膜状物增生5年余入院。     

2.右眼鼻侧结膜增厚侵入到角膜缘内约3mm,左眼鼻侧结膜增厚侵入到角膜缘内约2mm,双眼鼻侧角膜被增厚的胬肉组织覆盖,余角膜透明。 

3.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过缓,心律为56次。

鉴别诊断

1.睑裂斑:两者均为内眦部球结膜增厚,但睑裂斑不充血,无明显形态,近角膜缘方向宽,不角膜内部生长,故可鉴别。     

2.假性翼状胬肉:两者同为结膜充血肥厚 ,但假性翼状胬肉多有外伤手术史,胬肉生长位置不确定,形状不规则,故可鉴别。    

3.泡性结膜炎:两者同有结膜充血肥厚,但泡性结膜炎局限圆形充血,中央见半透明泡样隆起,不向角膜方向生长,故可鉴别。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肾功、感染四项、凝血四项,血常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完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过缓。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双眼每天4次,清洁结膜囊,减少血管充血状态。 术前给予冲洗结膜囊等术前准备,术前半小时肌注灭菌注射用水2毫升+白眉蛇毒血凝酶2单位。在局部麻醉下行双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过程如下:术前核对患者信息及眼别无误,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撑开右眼,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分离并剪除胬肉头部,用圆刀片将角膜上方残存胬肉组织刮除干净。将胬肉体部与球结膜分离,剪除体部。在上方球结膜点用适量2%利多卡因。沿角膜缘剪取4mm*6mm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将植片转移到已切除胬肉的巩膜上,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右眼术毕,戴角膜接触镜后涂典必殊眼膏。 左眼手术:开睑器撑开左眼,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分离并剪除胬肉头部,用圆刀片将角膜上方残存胬肉组织刮除干净。将胬肉体部与球结膜分离,以角膜缘为底呈三角形剪除体部。沿切口上下分离球结膜,并平行于角膜缘剪开约5mm球结膜,对位缝合球结膜,将角膜缘干细胞转移至胬肉切除位置。左眼术毕,典必殊眼膏涂左眼。患者安返病房,常规术后镇痛处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 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双眼,每天4次,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双眼,每天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双眼,每晚1次。术后第2天,右眼鼻侧胬肉切除干净,结膜植片在位,轻度水肿,缝线在位,软性角膜接触镜在位,鼻侧角膜上皮粗糙,余角膜透明,周边前房浅。左眼鼻侧胬肉切除干净,结膜充血轻度水肿,伤口对合好,缝线在位,鼻侧角膜上皮粗糙,余角膜透明,周边前房浅,准许出院。 出院后继续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每天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晚睡前1次。术后一周门诊复查拆线,右眼鼻侧结膜植片愈合好,无明显水肿,鼻侧角膜上皮基本愈合。左眼鼻侧结膜充血明显,无明显水肿,鼻侧角膜上皮基本愈合。

诊断结果

翼状胬肉(双眼), 窦性心律过缓

【分析总结】

翼状胬肉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结膜变性疾病,常发生在鼻侧睑裂区,其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等有关。一般生长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或者仅有轻度异物感。当胬肉组织突破角膜缘干细胞的阻隔时生长比较迅速,若病变遮挡瞳孔区会严重影响视力。当病变侵及到透明角膜上时建议手术治疗。 目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有很多,本例患者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比观察。右眼切除鼻侧胬肉病变后,在上方剪取4㎜×6㎜的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移植到鼻侧巩膜上。左眼没有做游离植片,而是楔形切除胬肉后沿切口上下分离球结膜,沿着角膜缘上下剪开约5㎜球结膜,然后缝合,覆盖在切除胬肉的位置上。两种方式对比,从手术时间是结膜转移比游离植片操作时间少,缝合针数少仅仅需要2到4针,后者需要12到16针,术后疼痛更轻,特别说明一下右眼术后给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未应用镇痛药物,疼痛可忍受。两者愈合时间无差别,均在术后7天时拆除缝线。术后两者复发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6
3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