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老年女性肠套叠,行“剖腹探查+肠套叠松解+腹腔冲洗引流手术”

发布人:

李悦主治医师

已发布43篇病例|已获318807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女、74岁、退休人员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肠套叠

【治疗方案】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套叠松解+腹腔冲洗引流手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肠套叠

【病案介绍】

主诉

右上腹疼痛14天

现病史

患者家属诉患者1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无明显加重或缓解因素,无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遂至当地医院就诊,以“胆囊炎”为诊断,行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后行胃镜检查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呈黄色,后颜色渐变深,呈褐色。伴头晕,无发热、反酸、呕血、便血等症状。近4-5天肛门未排气、排便,进食量明显减少。现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急诊门诊以“肠套叠”收住我科。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均尚可,小便量少,色深黄,近期体重变化不详。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曾患疾病和传染病史: 否认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及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

查体

T: 36.6℃,P: 88次/分,R: 19次/分,BP: 130/80mmHg。

一般情况可,神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正常面容,留置鼻胃管固定通畅,连接负压吸引器,巩膜及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律齐,88次/分,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及胆囊肋下未触及,莫非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腹部CT报告: 右中下腹肠管肠套叠可能,建议CT增强检查。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肠套叠

诊断依据

1.主诉:患者 女,74岁,因“右上腹疼痛14天。”入院。 

2.查体:留置鼻胃管固定通畅,连接负压吸引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及胆囊肋下未触及,莫非征阴性; 3.辅助检查:腹部CT报告: 右中下腹肠管肠套叠可能,建议CT增强检查。

鉴别诊断

1.肠扭转:发病急骤,发展迅速,腹部有时可扪及扩张、肿大的肠袢。起病时腹痛剧烈且无间歇期,早期即可出现休克。CT检查可出现系膜的漩涡征。 

2.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排气、排便停止。X线及CT可鉴别。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腹部CT报告: 右中下腹肠管肠套叠可能,建议CT增强检查。考虑诊断:肠套叠;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套叠松解+腹腔冲洗引流手术”,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尚可,术后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止痛、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引流情况;合理调整液体输入量,观察尿量变化;现患者病情好转,一般情况可,予出院。

诊断结果

肠套叠

【分析总结】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腹痛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成人肠套叠多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83%~90%的病例具有导致肠套叠发生的器质性病变。由于成人肠腔较大,很少引起完全性的肠梗阻。而且往往可以自行复位。故慢性、间歇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为其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痉挛性腹痛、腹部肿块、恶心呕吐、腹胀、便血为其临床的主要表现。文献报告,伴有腹痛者占75%,半数以上的病例有恶心呕吐、腹部肿块以及血便。成人肠套叠多属继发,一般主张行手术治疗。即使非手术治疗复位成功,也应对进一步手术持积极态度,以免遗漏恶性肿瘤而延误了早期根治的机会。平时要避免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防止肠道发生感染,严防病从口入。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