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26岁男性肠癌术后出现肠瘘,急诊行“胃肠吻合口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回肠造口术”

发布人:

李悦主治医师

已发布43篇病例|已获318824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男、26岁、无职业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肠瘘;2回盲部肿瘤切除术后;3横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4.深II°压疮

【治疗方案】在全麻下行“胃肠吻合口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回肠造口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肠癌术后出现肠瘘

【病案介绍】

主诉

发现右下腹出现瘘口处大便流出1天

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发下右下腹持续疼痛,伴腹胀、便秘,无恶心、呕吐、发热、大汗淋漓,疼痛可耐受,有压痛及反跳痛,1天前至临沧市人民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右下腹壁可触及一2*3cm包块,彩超检查报告示囊实混合性包块,炎性包块伴脓肿形成?,予脓肿切开引流处理,术后立即发现术口处大量肠内容物及血液流出,量约300ml,立即转至我科住院治疗。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难解,近7日体重下降15Kg。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较差;曾患疾病和传染病史: 克罗恩病史2年余,服用“美沙拉秦”1g/次,2次/日,症状控制可,否认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左氧氟沙星过敏;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回盲部肿瘤切除术、横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具体时间不详);

查体

T: 37.0℃,P: 132次/分,R: 22次/分,BP: 104/88mmHg。

患者平车推入病房,一般情况极差,神清,急性面容,贫血貌,全身皮肤轻度巩膜黄染,头面颈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部可见造瘘口,通畅,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可见一瘘口约1.5*1cm大小,有少许脓液流出,全腹均有压痛,腹软,可疑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鸣音弱,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踝部凹陷性水肿,四肢湿冷,腹部及大腿内侧皮肤有皮肤溃疡,已结痂,左侧脚踝处4.4cm结痂,骶尾部皮肤有月10*6cm深II°压疮。

辅助检查

1.腹部CT:1.右下腹肠管术后改变,原术区邻近肠管壁增厚,可见肠瘘,周围见含气液不规则瘘道,并见右下腹壁瘘道形成,周围系膜网膜等广泛炎性渗出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前进展。

2.余腹腔肠管积气及肠内容较前明显。

3.肝S5强化不均,考虑炎症波及所致;肝内散在钙化结节同前。

4.腹盆壁肿胀,双侧臀部肌肉肿胀、密度不均匀减低(右侧臀大肌为著),考虑感染性病变,右侧液化区较前稍大。 2.白细胞 11.71×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15.5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8.49×10^9/L, 单核细胞绝对值 1.17×10^9/L。 3.术后病检:(回结肠肠段)慢性化脓性炎伴脓肿形成,局部见瘘道形成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肠瘘;2回盲部肿瘤切除术后;3横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4.深II°压疮

诊断依据

1.主诉:发现右下腹出现瘘口处大便流出1天;

2.查体:全身皮肤轻度巩膜黄染,右下腹部可见造瘘口,通畅,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可见一瘘口约1.5*1cm大小,有少许脓液流出,全腹均有压痛,腹软,可疑反跳痛,无肌紧张,双踝部凹陷性水肿,四肢湿冷,腹部及大腿内侧皮肤有皮肤溃疡,已结痂,左侧脚踝处4.4cm结痂,骶尾部皮肤有月10*6cm深II°压疮。

3.辅助检查:腹部CT:1.右下腹肠管术后改变,原术区邻近肠管壁增厚,可见肠瘘,周围见含气液不规则瘘道,并见右下腹壁瘘道形成,周围系膜网膜等广泛炎性渗出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前进展。2.余腹腔肠管积气及肠内容较前明显。3.肝S5强化不均,考虑炎症波及所致;肝内散在钙化结节同前。

4.腹盆壁肿胀,双侧臀部肌肉肿胀、密度不均匀减低(右侧臀大肌为著),考虑感染性病变,右侧液化区较前稍大。

鉴别诊断

1.肠瘘常见原因为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放射性损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等方面,术后肠瘘临床表现为引流管、创口等流出脓液、消化液和气体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腹腔感染等,消化道造影、腹部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2.消化道穿孔:可突发剧烈的腹痛,腹部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其他,具有腹膜炎体征。 

3.结肠克罗恩病:该病有腹痛、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表现,瘘管形成是其特征,这些症状、体征与憩室相似,内镜和X线检查可发现铺路石样改变的粘膜,较深的溃疡,病灶呈“跳跃”样分布有助于诊断,内镜下粘膜活检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则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血便等症状。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肺功能,腹部CT:提示肠瘘,故明确诊断:1.肠瘘;2回盲部肿瘤切除术后;3横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4.深II°压疮,故给予胃肠外科护理常规,禁食,勤翻身、气垫床,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胃肠吻合口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回肠造口术”;术后予以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6天患者病情平稳,饮食已逐渐恢复,大便自造口袋排出,未诉其余不适,嘱出院。

诊断结果

1.肠瘘;2回盲部肿瘤切除术后;3横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4.深II°压疮

【分析总结】

肠瘘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肠瘘的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恶性肿瘤、放射线损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与感染性疾病等方面。临床上肠外瘘主要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是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可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局部腹壁压痛反跳痛等。肠瘘75%~85%因手术而引发,所以预防术中某些并发症是关键。所以术后的患者应该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6
7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