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29岁、工人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肛周脓肿,家族性息肉病,肠切除术后,肛门成形术后
【治疗方案】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发现肛周肿物1周
患者因家族性直肠息肉于2020年8月14日在腹腔镜下行直肠根治切除术+部分结肠外拖式固定,8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降结肠外拖式固定术,2020-10-16在全麻下行“肛门成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出院随诊。出院后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尚可,无特殊不适。本次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肛周肿物,偶有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寒颤、高热,大便难解,小便正常。现患者及家属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科,门诊查肛周包块B超:患者肛门9-1点钟方向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3.9x3.1cm,壁厚,其内透声差,CDFI、CDE示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肛周脓肿可能。我科门诊以“肛周脓肿”收住入院。本次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8.3,体温最高38.5℃,体重无明显变化。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曾患疾病和传染病史: 否认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及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无服用复方聚乙二醇后有明显不适;外伤史:否认;手术史:2020年8月14日在腹腔镜下行直肠根治切除术+部分结肠外拖式固定,8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降结肠外拖式固定术;2020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行肛门成形术。
T: 38.3℃,P: 87次/分,R: 18次/分,BP: 122/79mmHg。
T:38.3℃,P:87次/分,R:18次/分,BP:122/79mmHg。一般情况可,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面颈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异常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可见约7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软,肝脾未触及,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及金属音,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我院门诊查肛周包块B超:患者肛门9-1点钟方向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3.9x3.1cm,壁厚,其内透声差,CDFI、CDE示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肛周脓肿可能。
血常规示:白细胞 12.34×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5.20%。
肛周脓肿,家族性息肉病,肠切除术后,肛门成形术后
1.主诉:发现肛周肿物1周;2.查体:肛门9-1点钟方向探及一囊性包块;3.辅助检查:我院门诊查肛周包块B超:患者肛门9-1点钟方向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3.9x3.1cm,壁厚,其内透声差,CDFI、CDE示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肛周脓肿可能。血常规示:白细胞 12.34×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5.20%。
1.肿瘤性包块: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病史较长,病人多有体重减轻,贫血,便血,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行CT检查可鉴别。
2.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有肠粘连成角,或内疝形成,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平片提示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表现.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肛周包块B超:患者肛门9-1点钟方向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3.9x3.1cm,壁厚,其内透声差,CDFI、CDE示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肛周脓肿可能。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给予营养支持、莫西沙星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切口处每日勤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注意切口情况,术后第2天患者自诉肛周疼痛明显,予布托啡诺止痛治疗,余继续补液、抗感染,饮食已恢复,大便已解,无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给予出院。
肛周脓肿,家族性息肉病,肠切除术后,肛门成形术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