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一例并发心肌损害的轮状病毒性肠炎诊疗思路

发布人:

姜悦哲主任医师

已发布58篇病例|已获395326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男、1岁7个月、无

【发病原因】轮状病毒感染

【临床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治疗方案】予注射用维生素C每次1g,静脉输液日1次;心肌酶谱测定(6项):肌酸激酶同工酶MB 92.0 U/L,诊断心肌损害,加用磷酸肌酸钠针每次1g,小儿静脉输液日1次;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每次420mg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并发心肌损害的轮状病毒性肠炎

【病案介绍】

主诉

男性,1岁7月岁,无
间断呕吐3天

现病史

患儿于入院前3天出现间断呕吐,与进食无关,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物,第1日共4次,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1.67×10^9/L、淋巴细胞数绝对值: 1.17×10~9/L、单核细胞数绝对值:0.98×10~9/L、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9.5×10~9/L、红细胞: 4.81×10^12/L、血红蛋白:131.0g/L、血小板:367.10×10~9/L。腹部立位平片: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肠道积气明显,可见数个液平面,呈阶梯状,家属予口服藿香正气合剂、头孢克肟,呕吐稍缓解,日排稀便1-2次,无粘液脓血便,排气正常,今晨再次呕吐1次,性状同上,来我院门诊行腹部彩超:其内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大小约13.9×8.8mm,边界清,未见明显游离液性暗区,右中腹肠管内径约26.2mm,蠕动尚可,肠内容物为大量液性回声,左中腹肠管内可见较多气体回声,双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以“呕吐”收入院,病后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差,睡眠安,尿量稍少。

既往史

患儿平时身体健康。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查体

T: 36.2℃,P: 108次/分,R: 28次/分,BP: 未测mmHg。

神清,精神反应好,面色正常,唇红,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叩诊清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节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

降钙素原测定(定量):降钙素原(PCT)0.42 ng/ml,C—反应蛋白测定(CRP)(散射比浊法):C反应蛋白。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呕吐原因待查

诊断依据

1、“间断呕吐3天。”为主诉。 2、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 3、腹部彩超:其内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大小约13.9×8.8mm,边界清,未见明显游离液性暗区,右中腹肠管内径约26.2mm,蠕动尚可,肠内容物为大量液性回声,左中腹肠管内可见较多气体回声。

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患儿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查体腹软,肠鸣音活跃,本病由急性病毒、细菌感染所致,需注意有先吐后泻可能,给予行便常规及粪便培养助诊。 

2、胃食管反流:本病以呕吐、胸骨后烧灼感,咽下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本患儿无胸骨后烧灼感及咽下困难、疼痛等症状,食管下PH动态监测可鉴别。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注射用维生素C每次1g,静脉输液日1次;心肌酶谱测定(6项):肌酸激酶同工酶MB 92.0 U/L,诊断心肌损害,加用磷酸肌酸钠针每次1g,小儿静脉输液日1次;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每次420mg,口服日3次;入院第四日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前下降,低于1.5×10~9/L,故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阳性,粪便常规:便颜色性状 棕黄色软便、便红细胞 无、便白细胞 无、便脓细胞 无。予修正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住院治疗5天,治愈出院。

诊断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 心肌损害,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分析总结】

神清,精神反应好,面色正常,唇红,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叩诊清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节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异常。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16
46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