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囊肿一例

发布人:

乔名坤主治医师

已发布19篇病例|已获102694阅读

摘要

【基本信息】男、54岁、职员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前纵隔型支气管囊肿

【治疗方案】全麻行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全麻行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

【病案介绍】

主诉

男性,54岁,职员
查体发现前纵膈肿物11个月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1个月查体发现前纵膈肿物,偶有咳嗽咳痰,偶有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显示: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2*2.9cm,平扫CT值约33HU,未见明显强化,考虑不除外胸腺瘤。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以“前纵膈肿物待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无咀嚼无力、眼睑下垂等肌无力表现,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患冠心病5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可,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在当地。

查体

T: 36.5℃,P: 82次/分,R: 19次/分,BP: 120/80mmHg。

神志清楚, 精神欠佳,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活动度尚可,语音震颤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为82次/分,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脊柱及四肢体活动自如,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

辅助检查

胸部CT检查: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2*2.9cm,平扫CT值约33HU,未见明显强化,考虑不除外胸腺瘤。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前纵膈肿物待查:胸腺瘤?支气管囊肿?

诊断依据

患者男性,54岁,主因“查体发现前纵膈肿物11个月”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活动度尚可,语音震颤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为82次/分,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未见水肿。胸部CT示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2*2.9cm,平扫CT值约33HU,未见明显强化,考虑不除外胸腺瘤。

鉴别诊断

1.胸腺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可以伴有重症肌无力,该患者查体发现前纵膈肿物,胸部CT显示: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2*2.9cm,平扫CT值约33HU,未见明显强化,不除外胸腺瘤可能。 

2.支气管囊肿:是指先天性的呼吸系统发育异常 引起的一种囊性肿物,囊肿较小时可没有任何症状,当囊肿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一旦诊断多建议外科手术切除,该患者偶有胸闷气短,从胸部CT表现来看,不除外此病。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诊断考虑前纵膈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胸腺瘤或支气管囊肿,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症,科内讨论提示手术指正明确,于2020年10月8日于全麻行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以化痰、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顺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前纵膈肿物)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建议3个月后复查胸部CT等检查,门诊随诊。

诊断结果

前纵膈型支气管囊肿

【分析总结】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肺内型,纵膈型和异位型,其中异位型比较罕见,可发生在颈部、脑部等器官内。囊肿较小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果囊肿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就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感染症状,比如喘憋、咳嗽及胸痛等不适。 支气管囊肿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目前治疗支气管囊肿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手术时务必要降囊肿切除赶紧,以免后期复发。 该患者属于前纵膈型支气管囊肿,手术时将囊肿连同整个胸腺一并切除,台下剖开囊肿可见囊液流出,淡黄色清亮液体,术后病理回报符合支气管囊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