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58岁、职员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右肺上叶微浸润性腺癌
【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男性,58岁岁,职员
查体发现右上肺结节4月
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查体发现右上肺结节,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无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显示:双肺透过度不均,可见散在小片状或结节样磨玻璃样密度影,双肺胸膜下多发粟粒样影,右上肺可见一磨玻璃样病变,体积约7mm,双上肺钙化灶,各支气管开口通畅,双肺门不大,纵膈及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以“右肺上叶结节待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病史,2019年行肠息肉切除术,20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在当地。
T: 36.5℃,P: 83次/分,R: 20次/分,BP: 120/85mmHg。
神志清楚, 精神欠佳,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活动度尚可,语音震颤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为83次/分,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脊柱及四肢体活动自如,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
胸部CT检查(见图1):双肺透过度不均,可见散在小片状或结节样磨玻璃样密度影,双肺胸膜下多发粟粒样影,右上肺可见一磨玻璃样病变,体积约7mm,双上肺钙化灶,各支气管开口通畅,双肺门不大,纵膈及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右上肺磨玻璃样病变:肺癌?结核?
患者男性,58岁,主因“查体发现右上肺结节4月 ”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活动度尚可,语音震颤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为83次/分,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未见水肿。胸部CT显示双肺透过度不均,可见散在小片状或结节样磨玻璃样密度影,双肺胸膜下多发粟粒样影,右上肺可见一磨玻璃样病变,体积约7mm,双上肺钙化灶,各支气管开口通畅,双肺门不大,纵膈及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早期肺癌:患者主因“查体发现右上肺结节4月”入院。查体示双肺呼吸音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活动度尚可,语音震颤正常。胸部CT检查(见图1):双肺透过度不均,可见散在小片状或结节样磨玻璃样密度影,双肺胸膜下多发粟粒样影,右上肺可见一磨玻璃样病变,体积约7mm,双上肺钙化灶,各支气管开口通畅,双肺门不大,纵膈及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目前从影像学特征上来看,考虑早期肺癌可能性大。
2.肺结核:患者多有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盗汗,部分患者可以咯血及胸痛,甚至呼吸困难,多以中青年女性较为多见,胸片可以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常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该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需要与结核进行鉴别,需要完善PPD实验排除结核可能。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不除外早期肺癌,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症,科内讨论提示手术指正明确,于2020年8月12日于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以化痰、平喘、抗炎及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顺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微浸润性腺癌,非粘液性(ICD-0编码8256/3),区域淋巴结未见癌转移(2区0/1,4区0/1,7区0/1,9区0/1,11区0/6,12区0/5),支气管残端:(-)。经科内讨论:嘱患者一个月后门诊复查胸部CT,行肿瘤综合治疗,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记物、胸部CT等检查,门诊随诊。
右肺上叶微浸润性腺癌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