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88岁、无业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大疱性类天疱疮 2.低蛋白血症
【治疗方案】予人免疫球蛋白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大疱性类天疱疮
周身起红斑水疱大疱伴痒半个月
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皮疹逐渐扩大,并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大疱,因瘙痒剧烈,自服“西替利嗪”、“扑尔敏”,瘙痒无缓解,水疱进一步增多,部分疱破茧糜烂渗出,故来我院就诊,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入院。
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无冶游史,无吸烟史,偶尔饮酒。
T: 36.2℃,P: 86次/分,R: 19次/分,BP: 105/75mmHg。
T:36.2℃,P:86次/分,R:19次/分,BP:105/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无畸形,听力正常,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咽腔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语颤两侧正常,叩双肺清音,听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8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所见:面颈、躯干、四肢见散在分布粟粒至钱币大小红色斑疹,其上见少许粟粒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以四肢为重。局部水疱破溃留鲜红色糜烂面,少许浆液性渗出及结痂,无口腔粘膜破溃,双下肢肿胀。
入院时查血常规WBC13.41*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4.7*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7.9%,CRP81.46mg/L,白蛋白23.4g/L。抗BP180抗体IgG测定449.690RU/ml。治疗一周后复查血常规WBC8.69*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降为正常,CRP15.09mg/L,白蛋白27.4g/L。出院前复查血常规WBC9.27*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正常,CRP6.77mg/L,白蛋白30.8g/L。
大疱性类天疱疮
1.老年发病。2.皮疹为红斑基础上水疱、大疱。3.疱壁紧张不易破,尼氏征阴性。4.瘙痒。5.BP180抗体IgG测定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本病。
1.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水疱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病理及免疫荧光提示棘细胞间IgG、C3沉积。
2.疱疹样皮炎:常有无症状的谷胶过敏性肠病,皮疹以水疱为主,常聚集成群或排列呈环形。免疫荧光提示真皮**有颗粒状IgA和C3沉积。
3.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分为慢性儿童大疱性皮病和成人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特征性皮疹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呈环形和多环形,边界围绕水疱,像“珍珠链”。免疫荧光主要为沿基底膜带的线状IgA沉积。
予**注射液10毫克日1次静滴,白蛋白10克每日1次缓慢静滴,碳酸氢钠溶液适量日3次漱口,兰索拉唑肠溶片30毫克日1次口服,氯化钾缓释片0.5日3次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日1次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毫克日1次口服,卤米松乳膏适量日2次外用。治疗1周后复查指标较前好转,但仍有新发水疱,再予人免疫球蛋白20克每天1次缓慢静滴,共5天,无新发水疱。皮疹逐渐消退后出院,改予**片65毫克/天,分三次口服,其余补钾补钙保护胃粘膜药物继续服用。
1.大疱性类天疱疮 2.低蛋白血症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