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66岁、农民
【发病原因】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为境外归国人员,否认流行病疫区接触史,否认新冠确诊、**及**接触史。
【临床诊断】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为境外归国人员,否认流行病疫区接触史,否认新冠确诊、**及**接触史。
【治疗方案】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为境外归国人员,否认流行病疫区接触史,否认新冠确诊、**及**接触史。
【治疗结果】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为境外归国人员,否认流行病疫区接触史,否认新冠确诊、**及**接触史。
【病案重点】 自诉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为境外归国人员,否认流行病疫区接触史,否认新冠确诊、**及**接触史。
发现血糖高5年,右侧颞部脓肿4天。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发现血糖高,具体数值不详,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无明显胸闷、心慌,无胸痛、腹痛、腹泻、情绪改变、手足发凉、手足麻木、足底踩棉花感、手足刺痛,曾于当地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期间无控制饮食及注意运动,不定期监测血糖。后患者渐出现手足麻木,近2-3年出现视物不清,于外院行“双眼激光光凝手术”,现仍有视物模糊。近4天患者出现右侧颞部脓肿并破溃,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疼痛明显,皮肤发红,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皮肤感染”收入我科。患者自此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增减。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不规律口服药物治疗,不规律监测血压水平。否认“心脏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T: 36.5℃,P: 120次/分,R: 18次/分,BP: 135/96mmHg。
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头部皮肤可见多处破损,结痂,右侧颞部皮肤红肿,局部皮肤缺损,大小约10cm×6cm,皮肤缺损区见脓性分泌物及新鲜肉芽组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粗测如常,眼球各向活动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放射、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颈无抵抗,双侧病理征阴性。GCS:15分。
2019.9.19 血糖 33.68mmol/L 2019.9.19 SAA 103.71mg/L 2019.9.19 CRP 253.80mg/L 2019.9.19 血常规 WBC 17.18×109/L 中性粒细胞 15.03×109/L
1.头皮感染 2.2型糖尿病性皮肤病 3.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4.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5.高血压
1.患者5年前发现血糖高,具体数值不详,于当地医院诊为“2型糖尿病”;
2.后患者渐出现手足麻木,近2-3年出现视物不清,于外院行双眼手术,现仍视物模糊;
3.近4天患者出现右颞部肿胀并破溃,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红,疼痛明显;
4.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头部皮肤可见多处破损,结痂,右侧颞部皮肤红肿,局部皮肤缺损,大小约10cm×6cm,皮肤缺损区见脓性分泌物及新鲜肉芽组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粗测如常,眼球各向活动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放射、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颈无抵抗,双侧病理征阴性。GCS:15分。
5.辅助检查:血糖 33.68mmol/L;SAA 103.71mg/L; CRP 253.80mg/L;血常规 WBC 17.18×109/L 中性粒细胞 15.03×109/L。
1.皮脂腺囊肿:指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后腺体内分泌物积聚而形成的常见囊肿,又称粉瘤或皮脂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好发于头皮及颜面部,胸颈部相对较少见,因体积大小,深浅不同,内容物多少而不同可表现为不同外观。大多质地柔韧,可为单发或多发,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与表面皮肤相连,基底与皮肤无粘连,无波动感,有时表面可见一黑头,并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偶见皮脂腺囊肿恶变的报道,可成为基底细胞癌或者鳞状细胞癌。
2.皮样囊肿:属于错构瘤,是一种表皮细胞形成的较罕见的囊肿。近半数出生时即已出现,大多都在五岁以内发生,可发生于头面颈部及躯干部,尤其好发于眼眶、眉弓外侧、中线部及口底,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结节,质地可柔软,也可较坚硬,直径常大于5cm,基底部常与下方的骨膜有粘连,一般不能随意推动,大多无自觉症状。发生于鼻根部的皮样囊肿应与脑膜膨出及神经胶质瘤等鉴别,脑膜膨出有压缩性和搏动感,**实验阳性;神经胶质瘤多位于鼻侧面,结合影像检查可鉴别。
3.表皮样囊肿:又称为外伤性表皮囊肿、上皮囊肿或表皮包涵囊肿,往往是因为外伤异物刺入后,皮屑经创道进入皮下,逐步缓慢生长而形成的皮样囊肿,病灶多见于运动中常摩擦的部位,如手掌、指端、足底等,多表现为1-2cm或者更大的单发或椭圆形肿块,光滑,皮肤无色泽改变,质地坚硬,生长缓慢,基底可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压痛。
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控制血糖,每日三餐前30分钟给予皮下注射诺和锐,夜间给予甘精胰岛素,头部伤口每日换药。血糖基本稳定后患者由内分泌科转入神经外科。 入我科后,胰岛素用量用法继前。伤口每日换药,将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每日10%浓钠盐水湿敷。分泌物及时送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苄西林钠敏感,每日给予磺苄西林钠3g 静滴q12h。患者伤口渐无分泌物,肉芽新鲜。对于缺损的皮肤未给予植皮,由瘢痕组织愈合代替皮肤。
1.头皮感染 2.2型糖尿病性皮肤病 3.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4.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5.高血压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 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