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胫骨髁间棘突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关节镜处理

发布人:

陈振南主治医师

已发布62篇病例|已获198640阅读

【病案介绍】

主诉

外伤致右侧膝部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1小时前外伤致右侧膝部疼痛,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当时无头痛、胸痛、腹痛,无抽搐及昏迷,紧急入我院就诊,行X片检查示: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拟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收入住院,入院来患者精神软,未进食,大小便未解。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T: 36.5℃,P: 76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

T:36.5℃ ,P:76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表情痛苦,平车推入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敏,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79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专科检查:右侧膝部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未触及骨擦感及骨擦感,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韧带检查因疼痛无法配合检查,足背动脉可触及,余肢体活动可。

辅助检查

X片示: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MRI:右侧胫骨髁间棘突骨折,骨折移位明显,右膝内侧副韧带损伤(III级)。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2、右膝内侧副韧带断裂。

诊断依据

1、明确的外伤史。外伤致右侧膝部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 2、查体:右侧膝部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未触及骨擦感及骨擦感,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韧带检查因疼痛无法配合检查。 3、X片示: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MRI:右侧胫骨髁间棘突骨折,骨折移位明显,右膝内侧副韧带损伤(III级)。

鉴别诊断

诊断明确,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无异常,排除手术禁忌症,在腰麻下膝关节镜下行右侧胫骨髁间棘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内侧副韧带修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头孢唑林钠”预防感染,“凝血酶”止血、“塞来昔布”止痛等治疗,并行康复锻炼,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诊断结果

1、右侧胫骨髁间突骨折;2、右膝内侧副韧带断裂。

【分析总结】

胫骨髁间突骨折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后可出现类似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关节不稳定现象,在伴有骨折存在的同时常有前交叉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创伤的逐年增多,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这类损伤中的部分病例以往采用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等内固定,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应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为胫骨髁间突骨折提供了一种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的治疗方法。 该病例通过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用微型钢板固定,恢复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胫骨髁间突骨折可按Meyers/Mckeever 分型分为Ⅰ、Ⅱ、Ⅲ型,对其中Ⅱ、Ⅲ型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非常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常用伸直位石膏固定,但常不能达到满意复位和可靠固定,会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最终导致膝关节不稳定或伸膝受限。所以手术治疗对这类骨折显得非常必要。因此该病例II型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手术中首先要检查骨折复位后前交叉韧带的张力,试复位后如前交叉韧带的张力仍低,则提示前交叉韧带有牵拉损伤,远端骨床必须加深,可有效改善韧带张力,有时还需要在股骨附着处钻孔,以等离子刀在韧带体部适度烧灼收缩,最大程度地恢复韧带张力。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0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