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爱医病例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及应注意哪些药物治疗副作用?

马龙驹副主任医师

已发布233篇病例|已获866860阅读

【病案介绍】

主诉

体检发现血小板增高3天

现病史

患者3天前参加体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8*10^9/l,红细胞4.83*10^12/l,血小板1027*10^9/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0.631,淋巴细胞% 0.279。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正常。因血小板较高,今来我院门诊进一步就诊,拟“血小板增多症”收住我科进一步诊治。平素无头昏头痛,无四肢末梢麻木,无胸骨疼痛,偶有刷牙时牙龈出血,无鼻衄,无畏寒发热,无心悸胸闷,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腹泻,无盗汗,体重无明显下降,精神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慢性咽炎”病史5年,未长期口服药物,有“宫颈囊肿”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T: 37.8℃,P: 88次/分,R: 16次/分,BP: 146/92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晰,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检查合作。 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无皮疹,无皮下出血,皮肤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水肿,无肝脏,无蜘蛛痣。 淋 巴 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呈正常清音,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无震颤,心律88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无异常血管征。 腹    部:外形正常,脐正常,腹部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未触及,肝浊音界存在,胆囊无压痛,Murphy征阴性,脾未触及,肾脏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 **直肠:未检。 生 殖 器:未检。 脊柱四肢:脊柱无畸形,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 神经系统: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神志清,精神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巩膜无黄染,口唇红润,舌体无皲裂,舌苔薄白,无反甲、匙状甲,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及可凹性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12.8*10^9/l,红细胞4.83*10^12/l,血小板1027*10^9/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0.631,淋巴细胞% 0.279。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诊断依据

患者是中年女性,从事油漆工工作,因“体检发现血小板增高3天”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巩膜无黄染,口唇红润,舌体无皲裂,舌苔薄白,无反甲、匙状甲,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及可凹性浮肿。结合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红细胞4.83*10^12/l,血小板1027*10^9/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0.631,淋巴细胞% 0.279。目前考虑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鉴别诊断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较慢,以脾脏明显增大,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征,白细胞显著增多,常超过20×10^9/L,多数在100-300×10^9/L之间,疾病早期血小板可增高,晚期减少伴有贫血,骨髓检查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在慢性期<10%,加速期达10%-19%,急变期可≥20%,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NAP减低。细胞遗传学可见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特征性标志物。该患者以血小板增高为主,脾脏不大,暂不支持该诊断,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检查可见别。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出现泪滴状红细胞及幼红、幼粒细胞,骨髓纤维化,髓外造血、脾大。常见症状为贫血、脾大压迫及低热、盗汗等,血常规呈中重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增多或正常,很少超过50×10^9/L,可见幼粒细胞,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减少。骨髓常呈干抽现象,骨髓活检是诊断PMF最重要的检查。该患者无贫血症状,脾脏不大,暂不支持该诊断。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MPN,其特征为外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制度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大多为6-10×10^12/L,血红蛋白高达170-240g/l,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约2/3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10-30×10^9/L,NAP大多增高,血小板计数达300-1000×10^9/L,EPO水平正常或降低,明显低于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象各系都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尤甚,铁染色示储存铁减少。细胞遗传学可见染色体异常,约95%可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或其他类型JAK2突变。该患者以血小板增高为主,血红蛋白正常,不支持该诊断。 

4.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继发于脾切除术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慢性或及性感染、肿瘤性疾病等,结合病史,该患者暂不考虑。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羟基脲降血小板、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水化、碱化尿液等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 13.7(*10^9/L)↑,红细胞 4.59(*10^12/L) ,血红蛋白 121(g/L) ,血小板计数 886(*10^9/L)↑,中性粒细胞% 0.762↑;网织红细胞% 1.04(%) ,网织红细胞# 47.7(*10^9/L);凝血功能全套:凝血酶原时间 13.3(秒) ,凝血酶原活动度 71.2(%)↓,D-D二聚体 130(ug/L); 外周血涂片 可见血小板小簇聚集。肝肾功能、电解质大致正常。心电图在正常范围。骨髓形态学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53个,形态尚可,血小板成簇、散在易见,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结果提示血小板增多,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请结合JAK2、CALR及MPL等分子遗传学检查协诊。BCR-ABL1融合基因p210型阳性,BCR-ABL1融合基因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p230型均阴性;JAK2基因外显子12突变检测、JAK2基因外显子13突变检测均阴性。MPL W515基因突变 阴性。CALR基因突变检测(外显子9,片段分析)阴性。骨髓活检:形态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请结合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检测。染色体:46,XX,t(9;22)(q34;q11.2)[8]/46,XX[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明确,经积极治疗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 6.1(*10^9/L) ,血红蛋白 112(g/L) ,血小板计数 760(*10^9/L)↑;(09-03)血小板计数 819(*10^9/L)↑。治疗后病情好转,嘱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半个月后复诊。

诊断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分析总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组相对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也称为“出血性”、“真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相似,此病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该病病情缓慢,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因为出现血栓或者出血的情况,就诊医院后发现血小板明显的增高,从而进一步的检查。羟基脲系非烷化剂是骨髓抑制剂,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开始剂量每日10~30mg/kg。因可引起快速骨髓抑制,开始7天内应监控血细胞计数。维持剂量需个体化,根据血细胞计数调整用药剂量。约80%患者在8周内可使血小板降至500×10/L以下,并可长期控制血小板数。本例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体检发现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增高,入院后结合骨髓检查后明确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羟基脲降血小板、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水化、碱化尿液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住院期间需要交代药物治疗副作用: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危及生命。胃肠道反应,严重时致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时危及生命。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兴奋、嗜睡、精神症状等,脱发,药物性发热,皮肤血管毒性反应:血管溃疡和血管坏死等。出院后仍需要继续羟基脲片0.5g,口服3次/日,苯溴马隆 50mg 口服1次/日,阿司匹林 0.1g,口服1次/日治疗,半个月后复诊。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1
0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