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作者主页 推荐阅读

医**漫

已发布956篇文章|已获2451129阅读

床位超千张,“超级乡镇卫生院”升级二甲医院

2023-06-01阅读:2696
来源:看医界 /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又一乡镇卫生院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了!


乡镇卫生院再升级


据浏阳日报报道,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卫健委正式发文通知,浏阳市集里医院(以下简称“集里医院”)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据了解,集里医院是一家乡镇卫生院。医院创建于1956年,于2018年获评二级综合医院,以神经内科(中风专科)、眼科、疼痛专科、微创结石专科为特色专科。医院现为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等。


医院官网介绍,该院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150张,2020年医院门诊47.8万人次,收治住院5.5万人次。


报道称,对于此番成功迈入二甲行列,集里医院负责人表示,这是激励,更是鞭策。接下来将巩固创建成果,坚持专科发展路线,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据了解,集里医院所在地浏阳市是湖南省辖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有数据显示,浏阳市常驻人口超过140万人,2022年实现GDP达到1700多亿元,位居全国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7位。


由此来看,集里医院的成功“晋级”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从湖南来看,像集里医院这样的“超级乡镇医院”其实并不唯一。2021年11月,醴陵市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醴陵市二医院)便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实际上,自2018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目前已有多地乡镇卫生院成功晋升二级甲等医院。如2020年底,江苏省南通市平潮中心卫生院由“二乙”升为“二甲”。


还有的乡镇卫生院在成功晋升二甲后,已经在向三级医院“冲刺”。作为四川省首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中心卫生院(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4月通过“升级”大考,规划到2025年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


而由乡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的例子更多。以安徽省为例,到2021年12月,六安市全市共17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2022年以来,江苏、河南、湖北等多地均有乡镇卫生院实现“升级”,或许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乡镇医院升格成为二级医院,从而造福一方。


强基层不只是说说


在知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看来,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乡镇卫生院就是看小病的医疗机构,于是在资源配置上也按照“卫生院”配置,被定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求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只可以“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


“但实际上,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才是医改强基层的核心,也是群众所需要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也许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即乡镇卫生院也可以看大病。乡镇卫生院完全可以做大做强,也可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满意医疗服务。”徐毓才表示。


其实,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提出2017年起,不再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相关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同时明确,支持县级医院建设将会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为了搭上中央财政的便车,也为强化卫生院服务能力,不少地方开始各显其能,着手将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升级“换貌”。如广东省的一则通知就明确,要将45所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级综合医院,安徽省也发文要求到2020年,全省1/3中心卫生院达到或基本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


2018年,随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开展,并明确提出符合条件达到推荐标准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申请参加二级医院评审升级为二级医院,全国多地乡镇卫生院开始晋升二级医院。2020年11月,有媒体还专题报道了湖南浏阳出现的“超级乡镇医院”,关注乡镇卫生院"逆吸"城里患者和医生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强基层”,去年7月,国家层面还修订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同时制定发布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明确了标准。


提出各地要以更高站位,更好机制,更多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促进基层卫生健康加快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基层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发展“落差”,方便群众就近获得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今年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还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


同时,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政府办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地方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


县域医疗将迎大发展


在强基层的“主旋律”下,除了带动乡镇卫生院的等级和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外,县级医院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徐毓才曾在撰文中提到,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县级医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既是省、市医院的“基层”,也是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龙头。


作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主战场,县级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数量看,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截至2021年底,我国县级(包含县级市)医院约1.73万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超过4000个,床位数也由2015年的220万张增加至2021年的310万张,增加了近90万张。


但数量、床位的增长却并完全不代表医疗水平的提升,处于“夹心层”的县级医院,在发展上仍面临很大挑战。或许也正因此,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


并明确,到2025年,全国至少要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通报 2021~2022 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函》,根据通报,参评的2116家县医院中已有964家达到三级医院能力。


而自2021年“千县工程”相关工作方案印发后,支持县域医院发展的文件密集出台。2022年1月,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


同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


在医疗卫生体系方面,《意见》还提到,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推动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三甲医院对薄弱县级医院的帮扶机制。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明确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MR)调出管理品目,这意味着,今后医院购置CT和MR不要配置证了。


对此,徐毓才在撰文中还表示,这一调整,对于县级医院也是一大利好。县级医院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主战场,要将这一主战场打造“合格”,相关硬件设施也必须跟上,作为诊治疾病的最得力“武器”——医疗器械设备自然不可或缺。


由此来看,在政策的支持推动下,不论是规模,还是等级,又或是医疗技术水平,整个县域医疗的升级都是大趋势,但“升级”的同时,人才、学科、设备、管理等都要跟得上才行。


来 源 | 看医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想说什么在这输入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