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助手APP 百万医护都在兼职、学习、交流
立即打开

(原创)不达“标”才是近视发生的真正原因——近视和(花眼)发生的真正原因之十九

庆**青 楼主
+关注
我在前不久发表的《青少年视力发育与视力下降》(下文简称《青文》)一文中指出,每一个青少年的视力发育完成,都有着双重标准:一个就是他的眼的调节能力增长到最高值;一个就是在这个时点上就会出现的和这个最高值相对应的恒定视力。并且所有视力发育完成的两个标准会在将来出台的汇总表中一一对应。而在所有一一对应的数字中,有一调节能力的值特别重要,这就是恒定视力为1.0所对应的调节能力的值。这个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青少年的眼的调节能力达到这个值或大于这个值 ,就表明 他的视力才真正 达到正视眼的标准。而视力达到1.0和1.0以上而调节能力未达到这个值,是不能算成正视眼的。这是因为按我在《青文》分析的那样,这种情况属调节能力和视力的发育都未完成,就存在当前视力必定下降,和当前调节能力必定增长态势。相反若调节能力达到或超过这个值,恒定视力必定会达到或超过1.0。这实际上向人们揭示了眼的调节能力达到这个值或大于这个值才是真正的正视眼必备的条件。可以说这个值才是区分近视和正视眼的真正标准。把达到和超过这个值的,称为视力达标了。把尚未达到这个值的,称为不达标。近视发生的原因,就是眼的调节能力在发育完成后仍不达标造成的。为了使下面的分析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我用1.6临时替代这个调节能力达标值。1.6的含义是:当一个学生的反映眼的调节大小的矫正视力最高限度达到1.6或以上,就是视力达标了。反之就是不达标。1.6不是准确的调节能力的达标值,以后真正的调节能力达标值确定了,就可以用确定的值将1.6置换出来。现根据1.6这个值来分析我国初一新生视力达标的现状和学生从初一到高三调节能力的达标值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些分析就能揭示正视眼发生的原因、近视眼发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在校学生从初一到高三近视率达到70%左右的真正原因。
一、在初一新生中凡是调节能力达到1.6或高于1.6的,不论是视力发育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都是铁定的正视眼。所谓铁定的正视眼,就是只要不是出格使用视力,他们到高中毕业,都不会发生视力下降,更不能成为近视眼。那么初一新生中会有多少学生眼的调节能力的值达到和超过1.6 呢?过去只用视力1.0为标准,结果近视眼约占30%而正视眼约占70%。而现以调节能力1.6为标准,我估计达标率将在20%左右。既然达标率约占20%,自然不达标率就为约80%,而在80%不达标的学生中按视力情况分为三类:一是视力在1.0以下的,即近视眼,和以前的统计相一致,近视眼的学生约占初一新生的30%左右;二是视力为1.0的,他们的人数占比没有统计数字,我暂估计为20%;三是视力在1.0以上的,他们占初一新生的约30%。后两类相加约占全体初一生的50%。这两类人的视力都处于发育未完成阶段,这是因为既然他们的视力在1.0和1.0以上,若调节能力和视力是一一对应,调节能力当应达到1.6或1.6以上,现到调节能力的值都低于1.6,说明他们的视力和调节能力的值尚未完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都处于视力发育阶段。将会按我在《青文》所判断的那样,其当前调节能力将继续增长,当前视力会下降。这两种变化十分重要,就是这两种变化,使得到高三后近视率约达70%和正视眼率约达30%的。
二、凡是近视眼不论视力发育完成和未完成都不可能达标的。以视力为0.9的为例。若他们眼的调节能力和视力发育是完成的,则当前视力0.9就是恒定视力 ,它低于恒定视力1.0,所以它对应的调节能力的值必定低于1.6,而且因视力发育完成,调节能力已达到他本人一生的最高值,不再增长了,所以将不会出现达标的可能。若是视力发育未完成的,则眼的调节能力虽然会继续增长,但当 前视力0.9会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恒定视力连0.9也达不到,调节能力的值也更不能达不到1.6,恒定视力0.9,理所当然是所有发育完成和未完成的近视眼中最高的,它对应的调节能力既然不能达到1.6,类推其他近视眼更不可能达到。到现在为止还有人问,为什么小学生中会出现那么多的近视眼,现在就可这样答复了:是他们的眼的调节能力无论发育完成和未完成的都不可能达到1.6所造成的。而且近视眼的视力是不可逆转的,原因就是无论我们使用何方法都无法使他们的眼的调节能力的值达标和超标的。将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1.0和1.0以上,如戴近视镜和手术矫正都有可能做到,但实际并没有改变近视眼调节能力的值未达标的本质,不仅不能成为真正的正视眼而且还要为矫正视力和调节能力的值严重的背离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文章的篇幅的关系,就不展开讨论了。
、凡是视力为1.0而调节能力未达到1.6的必定会成为近视眼。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呢?这是因为如前面所说,他们的视力和调节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也就是他们的调节能力将继续增长,而当前视力1.0必定下降。虽然调节能力的增长能否达到1.6不能事前判断,但是当前视力1.0必定下降可事前知道。那怕下降一行也就为近视眼了。既然视力发育完成后恒定视力低于1.0,那么它对应的发育完成的调节能力的值一定低于1.6。通过实际测试他们发育完成后调节能力的值,是必定低于1.6的。证明他们的眼的调节能力确实在发育完成后不达标,因此成为近视眼是必然的。既然事前知道这些学生会降为近视眼,能不能事前加以预防呢?可以做这样的验证。选100名这样的学生,把认为有效的防止近视的手段全部用足:每个人都佩戴角膜塑型眼镜、都滴0.01%阿托品眼液、加倍的户外活动,加倍准确按穴位做眼的保健操等。结果呢?这一百人我断定无一人能逃脱成为近视眼的命运。这是因为使当前视力1.0下降达到和完成发育但不达标的调节能力的值一一对应,这是自然之力在起作用,而我们采用的所谓有效防止视力下降的办法是人为之力。实践告诉我们人为之力是无法抗拒自然之力的。
四、对视力在1.0以上调节能力不达标的学生的分析。显然如前面所说,他们的视力 也是处于发育期,当前眼的调节能力的会继续增长,而当前视力自然存在下降的变化。和上面视力为1.0的不同之处,会出现有的下降成近视眼,有的视力降到1.0和1.0以上就会停止下降。这两种情况我们事前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人们只能事后猜测,降成近视眼可能有遗传原因和后天原因共同造成的。可是用调节能力1.6来衡量,答案就很容易得出。经实际测试调节能力的值。凡是视力降成近视眼的,都是调节能力发育完成后未能 达到1.6的;凡是恒定视力保持在1.0和1.0以上的,必定是调节能力的值在增长的过程中,达到和超过1.6了,也就是调节能力达标了。到高三为止大约有占初一新生10%的这种情况的学生成为新增的正视眼,剩下20%这样的学生就因为在视力发育完成后仍不达标,就理所当然成为近视眼。到高三为止正视眼约占30%和近视眼约占70%就是如此来的。
五、几点 结论: 1、在校高三的学生的近视率约高达70%这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眼的调节能力不达标率约为70%,他们当中尽管有的人视力曾达到1.0或1.0以上,但由于他们的眼的调节能力在发育时不达标,到发育完成后仍不达标,所以他们的视力就必然降成近视眼。2、从小学到高三,学生中的正视眼,是不断增长的态势,是从初小约占10%到初一增长到约20%,再到高三增长到约30%的;而不达标率是不断下降的态势,由从初小的90%到初一降为80% 再到高三降为70%的。3、由于每个人的调节能力发育的最高值是先天性的,所以中小学生的最后的达标率和不达标率也是先天的,和后天的环境和人为因素关系不大。4、已经成为近视眼的学生是无法治成正视眼的,要成为近视眼的学生也是无法预防的,其原因就是他们的调节能力的值不达标是先天的。
2022-10-03 15:08:46  5394 浏览
全部评论
u****2 抢首赞
谢谢分享!
2023-02-05 07:27:16·河南省 回复
登录后查看全部评论
1
热门推荐
值班的经验教训,总结过吗?
勇于脱掉白大褂的医护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医学界有哪些特别牛但很低调的人?
医生的一天是什么样的?